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概述 | 第11-15页 |
第一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立法意图探讨 | 第12-14页 |
第二节 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模式 | 第14-15页 |
一、 关于修正方式的选择 | 第14-15页 |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罪名的确立 | 第15页 |
第二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国际立法 | 第15-20页 |
第一节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 18 条——影响力交易罪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其他国家关于影响力受贿的立法规定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构成 | 第20-31页 |
第一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客体 | 第20页 |
第二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客观方面 | 第20-25页 |
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行为的法律规定 | 第21页 |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行为的认定 | 第21-25页 |
第三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主体 | 第25-30页 |
一、“国家工作人员”的定义 | 第25页 |
二、“近亲属”的定义 | 第25-26页 |
三、“关系密切的人”的定义 | 第26-29页 |
四、“离职”的定义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主观方面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相关罪名辨析 | 第31-43页 |
第一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之比较 | 第31-34页 |
第二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和斡旋受贿罪之比较 | 第34-36页 |
第三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和介绍贿赂罪之比较 | 第36-37页 |
第四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之比较 | 第37-39页 |
第五节 受贿类犯罪中共犯成员的正确划分 | 第39-43页 |
一、“关系密切的人”独立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 第39-40页 |
二、国家工作人员独立构成受贿罪 | 第40页 |
三、国家工作人员和“关系人”构成受贿罪共犯 | 第40-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