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多基因位点分子分型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20页 |
| ·副猪嗜血杆菌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 ·副猪嗜血杆菌的形态学和生化特点 | 第9-10页 |
|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 | 第10页 |
| ·毒性和毒力因子 | 第10-12页 |
| ·基因分型 | 第12-13页 |
|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及流行病学 | 第13-14页 |
| ·副猪嗜血杆菌临床症状 | 第14页 |
| ·诊断方法 | 第14-16页 |
| ·副猪嗜血杆菌从临床病例的分离 | 第14页 |
| ·病理损害 | 第14-15页 |
| ·血清型分型 | 第15页 |
|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 第15页 |
| ·抗体的检测 | 第15-16页 |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6页 |
| ·防治 | 第16-18页 |
| ·抗生素治疗 | 第16-17页 |
| ·免疫预防以及疫苗 | 第17-18页 |
| ·选题意义 | 第18-20页 |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0-27页 |
| ·菌株来源 | 第20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0-21页 |
|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 ·试剂 | 第21页 |
| ·溶液配制 | 第21页 |
| ·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DNA提取 | 第21-24页 |
| ·酚/氯仿法提取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DNA | 第21-22页 |
| ·冻融法提取基因组DNA | 第22页 |
| ·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 | 第22-23页 |
| ·DNA电泳检测 | 第23页 |
| ·DNA紫外分光光度法纯度测定 | 第23-24页 |
| ·7个基因PCR引物 | 第24页 |
| ·基因的PCR扩增 | 第24-25页 |
| ·DNA测序与比对 | 第25页 |
| ·Hps数据库建立 | 第25页 |
| ·统计分析 | 第25-27页 |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7-40页 |
| ·持家基因片段PCR扩增结果 | 第27页 |
| ·MLST数据库的建立 | 第27-29页 |
| ·Hps分离株MLST分型 | 第29-33页 |
| ·等位基因分析 | 第29-30页 |
| ·位点的多态性 | 第30-31页 |
| ·ST分析 | 第31-33页 |
| ·分离株的菌群分型 | 第33-40页 |
| ·副猪嗜血杆菌NJ tree分析 | 第33-36页 |
| ·副猪嗜血杆菌UPGMA tree | 第36-40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40-43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