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言语行为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 孔子言语的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二)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8页 |
(三) 本文框架 | 第8-9页 |
1.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8页 |
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8-9页 |
一、孔子的语用观 | 第9-12页 |
(一) 言谈的原则 | 第9-10页 |
(二) 说话的方式 | 第10-12页 |
二、孔子言语行为的功用分类 | 第12-36页 |
(一) 阐释类言语行为 | 第12-16页 |
1. 孔子对"孝"的阐释 | 第13-14页 |
2. 孔子对"仁"的阐释 | 第14-16页 |
(二) 称赞类言语行为 | 第16-21页 |
1. 孔子对古圣贤王的尊崇 | 第17页 |
2. 孔子对弟子的称赞 | 第17-19页 |
3. 孔子对古时候的仁人志士、忠臣良相等的赞扬 | 第19-21页 |
(三) 批评类言语行为 | 第21-26页 |
1. 孔子对当时的邦君与士大夫的的批评 | 第21-22页 |
2. 孔子对学生的批评 | 第22-24页 |
3. 孔子对当时社会人们的不良心态的批评 | 第24-26页 |
4. 孔子对其他类别的人物及事物的批评 | 第26页 |
(四) 指令类言语行为 | 第26-28页 |
(五) 承诺类言语行为 | 第28-31页 |
(六) 询问类言语行为 | 第31-33页 |
(七) 感叹类言语行为 | 第33-35页 |
(八) 应酬类言语行为 | 第35-36页 |
三、孔子的间接言语行为分析 | 第36-50页 |
(一) 会话含义式间接言语行为 | 第37-40页 |
1. 会话含义式间接言语行为简介 | 第37-38页 |
2. 孔子的会话含义式间接言语行为分析 | 第38-40页 |
(二) 辞格式间接言语行为 | 第40-50页 |
1. 辞格式间接言语行为简介 | 第40页 |
2. 孔子的辞格式间接言语行为分析 | 第40-41页 |
3. 孔子间接言语行为中的辞格统计与分析 | 第41-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