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言 | 第9-15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9-12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论文框架结构 | 第12-13页 |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民国初年至抗战前的安徽水稻改良与推广 | 第15-28页 |
第一节 民国初年至抗战前安徽水稻改良与推广机构体系的更迭 | 第18-21页 |
第二节 民国初年至抗战前的安徽水稻改良和推广的计划 | 第21-24页 |
第三节 民国初年至抗战前的安徽水稻改良推广的活动与成效 | 第24-28页 |
第二章 抗战时期的安徽水稻改良与推广 | 第28-47页 |
第一节 战时水稻改良与推广的背景 | 第28-31页 |
第二节 战时水稻改良和推广体系的构建 | 第31-33页 |
第三节 战时水稻改良与推广举措 | 第33-37页 |
第四节 战时水稻改良与推广的绩效评价与分析 | 第37-47页 |
第三章 抗战胜利后的安徽水稻改良与推广 | 第47-69页 |
第一节 战后安徽水稻改良与推广的背景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战后安徽水稻改良与推广体系的构建 | 第48-51页 |
第三节 战后安徽水稻改良与推广的举措 | 第51-62页 |
第四节 战后安徽水稻改良与推广的绩效评析 | 第62-69页 |
结语 | 第69-74页 |
一、民国时期安徽水稻改良与推广的总体绩效评价 | 第69-70页 |
二、民国安徽水稻改良与推广的影响因素评析 | 第70-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