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直线电机的历史与发展 | 第15-16页 |
| ·直线感应电机的控制方法现状 | 第16-19页 |
| ·标量控制 | 第17页 |
| ·矢量控制 | 第17-18页 |
| ·直接推力控制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直接推力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20-34页 |
| ·直线感应电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 ·基本结构 | 第20-21页 |
| ·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 ·直线感应电机的边缘效应 | 第22页 |
| ·直线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2-25页 |
| ·空间矢量变换 | 第23页 |
| ·直线感应电机数学模型 | 第23-25页 |
| ·直接推力控制基本原理 | 第25-34页 |
| ·直接推力控制系统结构 | 第25-26页 |
| ·磁链与推力的计算 | 第26-28页 |
| ·速度的调节 | 第28-29页 |
| ·推力的调节 | 第29页 |
| ·磁链的调节 | 第29-30页 |
| ·磁链自控制 | 第30-31页 |
| ·开关信号选择单元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直线感应电机直接推力控制系统的仿真 | 第34-45页 |
| ·基于SIMULINK 的直线感应电机的仿真 | 第34-35页 |
| ·电机本体模型 | 第35-38页 |
| ·逆变器模型 | 第36页 |
| ·磁链和推力计算模型 | 第36-38页 |
| ·推力调节模型 | 第38-39页 |
| ·磁链调节模型 | 第39页 |
| ·磁链自控制模型 | 第39-40页 |
| ·开关信号选择单元模型 | 第40-41页 |
|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 第四章 直线感应电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45-55页 |
| ·MC56F8356 介绍 | 第45页 |
| ·控制板结构总图 | 第45-52页 |
| ·RS-232 接口 | 第46页 |
| ·并行JTAG 接口 | 第46-47页 |
| ·时钟,操作模式选择以及复位信号 | 第47-48页 |
| ·调试灯 | 第48-49页 |
| ·电机速度的检测 | 第49页 |
| ·电流和电压检测 | 第49-50页 |
| ·电机控制PWM 信号及LEDs | 第50-51页 |
| ·电源设计 | 第51页 |
| ·PCB 设计 | 第51-52页 |
|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52-53页 |
| ·控制系统硬件实物图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直线感应电机控制系统软件实现 | 第55-68页 |
| ·DSP 开发环境CODEWARRIOR IDE 介绍 | 第55-57页 |
| ·CodeWarrior IDE 简介 | 第55-57页 |
| ·Processor Expert 软件开发包 | 第57页 |
|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57-67页 |
| ·电机参数的标幺值模型 | 第58页 |
| ·主程序 | 第58-59页 |
| ·Position 中断 | 第59页 |
| ·ADC 中断 | 第59-61页 |
| ·PWM 中断 | 第61-66页 |
| ·SCI 中断 | 第66-67页 |
|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68-73页 |
| ·实验设计 | 第68-71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4页 |
| ·本文总结 | 第73页 |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