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纳豆菌液体发酵产生纤溶酶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一、 序言第6-21页
 1. 血栓栓塞性疾病与治疗第6-12页
  1.1 血栓栓塞性疾病第6-7页
  1.2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第7-12页
   1.2.1 溶栓药物第7-12页
    1.2.1.1 首代溶栓药物第8-9页
    1.2.1.2 第二代溶栓药物第9-11页
    1.2.1.3 第三代溶栓药物第11-12页
 2 纳豆第12-20页
  2.1 纳豆的生产第13-14页
  2.2 纳豆的成分第14-15页
  2.3 纳豆的功能第15-20页
   2.3.1 降血压第15页
   2.3.2 抗肿瘤第15-16页
   2.3.3 纳豆与骨质疏松症第16页
   2.3.4 纳豆中的枯草溶血素及其功能第16-17页
   2.3.5 抗菌第17页
   2.3.6 溶血栓性第17-20页
    2.3.6.1 纳豆菌第17-18页
    2.3.6.2 纳豆激酶第18-20页
 3 本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0-21页
二、 材料与方法第21-28页
 1 材料第21-22页
  1.1 纳豆菌第21页
  1.2 培养基第21页
  1.3 主要试剂第21-22页
  1.4 主要仪器设备第22页
 2. 方法第22-28页
  2.1 纳豆菌的培养方法第22-23页
   2.1.1 纳豆菌的平板培养第22页
   2.1.2 纳豆菌的液体培养第22页
   2.1.3 纳豆菌的发酵培养第22-23页
    2.1.3.1 种子液的制备第22-23页
    2.1.3.2 摇瓶发酵条件优化培养第23页
  2.2 纤溶酶活性的测定第23-25页
   2.2.1 猪血浆平板的制备第23页
   2.2.2 纤维蛋白平板的制备第23-24页
   2.2.3 纤溶酶的测活第24页
   2.2.4 尿激酶标准曲线的制备第24-25页
  2.3 纤溶酶的分离纯化第25-26页
   2.3.1 粗分级分离第25页
   2.3.2 柱层析第25-26页
  2.4 SDS-PAGE电泳检测第26-28页
   2.4.1 SDS-PAGE电泳第26-27页
   2.4.2 考马斯亮蓝染色第27-28页
三、 结果与分析第28-44页
 1. 菌种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特征第28页
  1.1 菌种的形态特征第28页
 2. 液体发酵的优化条件第28-39页
  2.1 培养基成分的优化第28-35页
   2.1.1 氮源对产酶的影响第28-30页
   2.1.2 碳源对产酶的影响第30-31页
   2.1.3 碳氮比对产酶的影响第31-32页
   2.1.4 氮源浓度的优化第32页
   2.1.5 碳源浓度的优化第32-33页
   2.1.6 离子组成对产酶的影响第33-34页
   2.1.7 表面活性剂对产酶的影响第34-35页
  2.2 温度的优化第35-36页
  2.3 pH的优化第36-37页
  2.4 装液量及转速的优化第37-38页
  2.5 接种量的优化第38-39页
  2.6 种龄的优化第39页
 3. 尿激酶标准曲线第39-40页
 4. 纤溶酶的纯化第40-41页
 5. SDS-PAGE电泳第41页
 6. 纤溶活性成分BH-1的性质研究第41-44页
  6.1 执稳定性第41-42页
  6.2 pH对BH-1活性的影响第42页
  6.3 体外纤溶性质第42-44页
四、 讨论第44-47页
 1. 纤溶酶液体发酵的优化条件第44-45页
 2. 纤溶酶的测活方法第45-46页
 3. 纤溶酶BH-1与胞外酶第46页
 4. 纯化产物BH-1与纳豆激酶第46-47页
五、 结论第47-48页
附录 1第48-49页
附录 2第49-52页
附录 3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英文摘要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铬对高铬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及冲击磨料磨损机理研究
下一篇:橡胶树对炭疽病抗病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