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四)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一、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一) 效用理论 | 第13-14页 |
(二)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4-15页 |
(三) 资本结构理论 | 第15-17页 |
1. MM 资本结构理论 | 第15-16页 |
2. 权衡理论 | 第16-17页 |
3. 资本结构的控制权理论 | 第17页 |
(四) 投资组合理论 | 第17-18页 |
(五)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第18-20页 |
二、企业财务风险体系概述 | 第20-33页 |
(一) 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 第20-24页 |
1. 企业财务风险概念 | 第20页 |
2.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 第20-22页 |
3. 企业财务风险内容 | 第22-23页 |
4. 企业财务风险特性 | 第23-24页 |
(二)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概述 | 第24-26页 |
1.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原则 | 第24-25页 |
2.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方法 | 第25-26页 |
3.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意义 | 第26页 |
(三)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相关概念 | 第26-33页 |
1.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目标 | 第26-27页 |
2.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 第27-28页 |
3.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框架 | 第28-33页 |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一)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设计不全面 | 第33页 |
(二) 非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择不全面 | 第33-34页 |
(三)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设计不科学 | 第34-36页 |
1. 偿债能力风险评价指标设计不科学 | 第34页 |
2. 营运能力风险评价指标设计不科学 | 第34页 |
3. 盈利能力风险评价指标设计不科学 | 第34页 |
4. 成长能力风险评价指标设计不科学 | 第34-36页 |
四、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议 | 第36-42页 |
(一) 偿债能力风险评价指标的改进 | 第36-38页 |
1. 增加现金债务比率指标 | 第36-37页 |
2. 弥补偿债能力风险评价指标的缺陷 | 第37-38页 |
(二) 营运能力风险评价指标的改进 | 第38-39页 |
1. 改善应收账款周转率风险评价指标的缺陷 | 第38-39页 |
2. 改善存货周转率风险评价指标的缺陷 | 第39页 |
(三) 盈利能力风险评价指标的改进 | 第39-40页 |
1. 增加现金流量指标 | 第39-40页 |
2. 弥补盈利风险评价指标的缺陷 | 第40页 |
(四) 成长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 | 第40页 |
(五) 非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改进 | 第40-42页 |
1. 高管持股比率风险评价指标 | 第40-41页 |
2. 关联方交易风险评价指针 | 第41页 |
3. 对外担保问题风险评价指标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