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事侦查学(犯罪对策学、犯罪侦查学)论文--司法鉴定学论文

民事司法鉴定问题的探讨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概述第11-23页
 一、鉴定及相关概念的解读第11-19页
  (一) 鉴定的含义第11-13页
  (二) 鉴定人(专家证人)的称呼和定义第13-16页
  (三) 司法鉴定程序——鉴定赖以存在的"司法空间"第16-18页
  (四) 鉴定结论——特殊的证据形式第18-19页
 二、鉴定的分类第19-21页
  (一) 司法鉴定与其他鉴定第19-20页
  (二) 对司法鉴定的分类第20-21页
 三、司法鉴定的基本原则第21-23页
  (一) 公正原则第21页
  (二) 科学原则第21页
  (三) 中立原则第21页
  (四) 经济原则第21-23页
第二章 论司法鉴定之主体——鉴定人第23-37页
 一、鉴定人资格的比较研究第23-25页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专家证人资格——鉴定人主义(庭中确认制)第23-24页
  (二) 大陆法系国家的鉴定人资格——鉴定权主义(庭前确认制)第24页
  (三) 我国鉴定人的资格条件第24-25页
  (四) 综合评价第25页
 二、鉴定人法律地位之比较研究第25-30页
  (一) 不同诉讼制度下鉴定人的法律地位第25-29页
  (二) 关于鉴定人角色定位之评价第29-30页
 三、鉴定人权利和义务之比较研究第30-34页
  (一) 英美法系专家证人的权利和义务第30页
  (二) 大陆法系司法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第30-32页
  (三) 我国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第32-34页
 四、鉴定人之法律责任第34-37页
  (一) 鉴定人法律责任的特点第34页
  (二) 鉴定人法律责任的分类第34-37页
第三章 鉴定结论第37-46页
 一、鉴定结论的证据特性第37-41页
  (一) 我国目前关于鉴定结论证据特性的主要学说及评析第37-38页
  (二) 国外关于鉴定结论特性的学说第38页
  (三) 对鉴定结论特性的重新探讨第38-41页
 二、鉴定结论之价值第41-43页
  (一) 鉴定结论的工具价值第41页
  (二) 鉴定结论的内在价值第41-43页
 三、鉴定结论的冲突第43-44页
  (一) 鉴定结论冲突发生的原因第43页
  (二) 正确看待鉴定结论间的冲突以及制定正确对策第43-44页
 四、研究鉴定结论的意义第44-46页
  (一) 对于立法的意义第44-45页
  (二) 对于司法的意义第45-46页
第四章 司法鉴定程序第46-55页
 一、司法鉴定的启动程序第46-48页
  (一) 两大法系鉴定结论(专家证言)的启动程序之比较研究第46-47页
  (二) 对两大法系国家鉴定结论(专家证言)启动程序之评价第47页
  (三) 对我国鉴定程序启动权的分析与评价第47-48页
 二、司法鉴定的实施程序第48-50页
  (一) 司法鉴定的委托和受理第48-49页
  (二) 司法鉴定的实施第49-50页
  (三) 鉴定结论的出具第50页
 三、鉴定结论的质证程序第50-53页
  (一) 鉴定结论质证程序的必要性第51页
  (二) 对国外鉴定结论(专家证言)质证程序的比较分析第51-52页
  (三) 我国鉴定结论质证程序的现状与出路第52-53页
 四、鉴定结论的认证程序第53-55页
  (一) 对鉴定结论证据能力的认证第53-54页
  (二) 对鉴定结论证明力之认证第54页
  (三) 完善鉴定结论认证程序之意义第54-55页
结语第55-57页
参考书目第57-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次东北冷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基于个性的顾客感知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