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骗取出口退税罪概述 | 第11-20页 |
第一节 我国目前的出口退税制度 | 第11-14页 |
一、出口货物退税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出口货物退税的基本制度 | 第12-13页 |
三、出口货物退税的基本程序 | 第13-14页 |
第二节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立法演变 | 第14-17页 |
一、骗取出口退税罪的首次立法规定 | 第14-15页 |
二、骗取出口退税罪首次规定的立法争议 | 第15-16页 |
三、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现行立法规定 | 第16-17页 |
第三节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成因、危害及特征 | 第17-20页 |
一、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成因 | 第17-18页 |
二、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危害 | 第18页 |
三、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特征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特征 | 第20-35页 |
第一节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概念 | 第20-21页 |
一、退税与出口退税的区别 | 第20-21页 |
二、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概念 | 第21页 |
第二节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犯罪客体 | 第21-24页 |
一、骗取出口退税罪中犯罪客体的含义及认定 | 第22-24页 |
二、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犯罪对象 | 第24页 |
第三节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犯罪客观方面 | 第24-29页 |
一、骗取出口退税罪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 第24-27页 |
二、骗取出口退税罪中数额较大的标准 | 第27-29页 |
第四节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犯罪主体 | 第29-32页 |
一、骗取出口退税罪中犯罪主体立法范围的变化 | 第29-30页 |
二、骗取出口退税罪中犯罪主体的具体范围界定 | 第30-32页 |
第五节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犯罪主观方面 | 第32-35页 |
一、骗取出口退税罪中主观方面的常见形式——直接故意 | 第32页 |
二、骗取出口退税罪中主观方面的特殊形式——间接故意 | 第32-35页 |
第三章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特殊犯罪形态 | 第35-42页 |
第一节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既遂与未遂 | 第35-38页 |
一、骗取出口退税罪既遂与未遂的理论观点 | 第35-37页 |
二、骗取出口退税罪既遂与未遂的具体认定 | 第37-38页 |
第二节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罪数形态问题 | 第38-42页 |
一、骗取出口退税罪与诈骗罪的关系 | 第38-40页 |
二、骗取出口退税罪与走私罪的关系 | 第40-42页 |
第四章 骗取出口退税罪特殊条款的理论分析 | 第42-51页 |
第一节 关于《刑法》第204条第2款规定的研究与分析 | 第42-45页 |
一、骗取出口退税罪与偷税罪的区别 | 第42-43页 |
二、关于《刑法》第204条第2款规定的理论观点 | 第43-44页 |
三、关于《刑法》第204条第2款规定的具体认定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关于《刑法》第205条第2款规定的研究与分析 | 第45-51页 |
一、骗取出口退税罪与虚开专用发票犯罪的区别 | 第45-46页 |
二、《刑法》第205条第2款规定的理论观点 | 第46-48页 |
三、《刑法》第205条第2款规定的具体认定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