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音乐记录释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动机阐明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7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目的、意义阐发 | 第17-19页 |
上篇:明清音乐记录的两大类别及其特征 | 第19-135页 |
第二章 明清乐谱记录的特征:古乐记录 空前集成 | 第19-65页 |
第一节 从时段论特征 | 第19-23页 |
一、规模空前,集于清代 | 第19-21页 |
二、传统主流,西乐新增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从乐类论特征 | 第23-29页 |
一、乐类记录空前丰富 | 第23-28页 |
二、古琴、戏曲文献浩繁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从记法论特征 | 第29-59页 |
一、中式为主,兼有外来 | 第29-36页 |
二、工尺记谱,普遍适用 | 第36-49页 |
三、继承前代,多有创新 | 第49-59页 |
第四节 从记录思维论特征 | 第59-65页 |
一、文字记谱 | 第59-63页 |
二、框架记谱 | 第63-65页 |
第三章 清末音乐录制的特征:科技记录 新生时兴 | 第65-101页 |
第一节 从记录方式论特征:直接、原样、真实、客观 | 第65-69页 |
第二节 从时间论特征:紧随欧美,同步发展 | 第69-75页 |
第三节 从体裁论特征:内容丰富,京剧为多 | 第75-81页 |
第四节 从市场论特征:欧美一统,沿海流行 | 第81-84页 |
第五节 从技术论特征:多方改进,日臻科学 | 第84-94页 |
第六节 清末音乐录制的时代价值 | 第94-101页 |
第四章 明清音乐记录的传播特征:中外交融 广为流传 | 第101-135页 |
第一节 传播区域与影响:强传邻国,远播欧美 | 第101-130页 |
第二节 外传与接纳:以国际格局为风向标 | 第130-135页 |
下篇:明清音乐记录特征形成的原因 | 第135-193页 |
第五章 社会文化与技术条件 | 第135-153页 |
第一节 文化潮流与社会风尚 | 第135-145页 |
第二节 技术条件与图书出版 | 第145-153页 |
第六章 艺术繁荣与音乐发展 | 第153-173页 |
第一节 戏曲艺术与音乐生活 | 第153-166页 |
第二节 乐艺传承与编创、表演 | 第166-173页 |
第七章 双向交流与国际影响 | 第173-193页 |
第一节 以海运发达为助力 | 第174-177页 |
第二节 以人员往来为媒介 | 第177-193页 |
结论 | 第193-197页 |
附录:明清各类重要乐谱资料汇编 | 第197-203页 |
参考文献 | 第203-215页 |
图表谱例索引 | 第215-2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