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缩略词表 | 第17-1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9-36页 |
1 病毒及其研究概况 | 第19-22页 |
·病毒对人类的危害 | 第19-20页 |
·抗病毒研究的现状 | 第20-22页 |
·病毒疫苗 | 第20-21页 |
·抗病毒药物 | 第21页 |
·抗病毒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2 天然抗病毒药物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抗病毒蛋白 | 第22-25页 |
·Mx蛋白 | 第22-23页 |
·商陆蛋白 | 第23-24页 |
·蓝藻抗病毒蛋白 | 第24-25页 |
·其他抗病毒蛋白/肽 | 第25页 |
·抗病毒多糖类 | 第25-27页 |
·抗病毒生物碱类 | 第27页 |
·抗病毒萜类 | 第27页 |
·其它的抗病毒活性物质 | 第27-28页 |
3 昆虫抗病毒蛋白/肽类的研究 | 第28-32页 |
·家蚕抗病毒蛋白 | 第29-30页 |
·烟芽夜蛾抗病毒肽 | 第30页 |
·丽蝇抗病毒肽 | 第30页 |
·昆虫细胞中抗病毒蛋白 | 第30-32页 |
4 天然抗氧化和护肝产物研究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抗氧化 | 第32-33页 |
·护肝 | 第33页 |
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3-34页 |
6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4-36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的抗病毒活性研究 | 第36-42页 |
1 前言 | 第36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6-39页 |
·材料 | 第36-37页 |
·虫源 | 第36页 |
·病毒 | 第36页 |
·病毒唑 | 第36页 |
·十日龄鸡胚 | 第36页 |
·纯化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 第36页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病毒的接种(尿囊腔法) | 第37页 |
·鸡胚接种后的检查 | 第37页 |
·尿囊液的收获 | 第37页 |
·微量法血凝实验 | 第37-38页 |
·病毒滴度的测定 | 第38页 |
·组织匀浆液的制备 | 第38页 |
·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对鸡胚的毒性作用 | 第38页 |
·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抗流感病毒作用 | 第38页 |
·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作用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对鸡胚的毒性作用 | 第39页 |
·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抗流感病毒作用 | 第39-40页 |
·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破坏作用 | 第40页 |
4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家蝇幼虫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 第42-64页 |
1 前言 | 第4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42-48页 |
·材料 | 第42-43页 |
·虫源 | 第42页 |
·病毒 | 第42页 |
·细胞 | 第42页 |
·主要试剂 | 第42-43页 |
·仪器设备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8页 |
·脱脂蝇蛆粉的制备 | 第43-44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44页 |
·脱脂蝇蛆粉中活性蛋白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第44页 |
·组分蛋白的活性研究 | 第44-45页 |
·盐溶蛋白的提取条件 | 第45-46页 |
·化学成分分析 | 第46-47页 |
·CM52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 | 第47-48页 |
·抗病毒活性 | 第4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62页 |
·家蝇幼虫蛋白质组分的含量 | 第48-49页 |
·家蝇幼虫蛋白组分的活性 | 第49-52页 |
·抗氧化活性 | 第49页 |
·清蛋白抑制羟基自由基活性 | 第49-50页 |
·球蛋白抑制羟基自由基活性 | 第50-51页 |
·各组分蛋白对鸡胚的毒性 | 第51页 |
·抗流感病毒活性 | 第51-52页 |
·盐溶蛋白提取的条件 | 第52-54页 |
·考马斯亮蓝G-250标准曲线 | 第52-53页 |
·pH值、盐浓度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NH_4)_2SO_4分级沉淀 | 第54-56页 |
·蛋白质沉淀等电点测定 | 第54-55页 |
·盐析法分离家蝇幼虫盐溶蛋白 | 第55-56页 |
·蛋白质提取物的最佳制备工艺 | 第56-57页 |
·蛋白质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57页 |
·蛋白质提取物的氨基酸组成 | 第57-58页 |
·蛋白质提取物的紫外扫描 | 第58-59页 |
·CM52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 | 第59页 |
·抗病毒检测 | 第59-62页 |
4 讨论 | 第62-64页 |
第四章 家蝇幼虫蛋白质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研究 | 第64-91页 |
1 蛋白质提取物抗新城疫病毒的活性研究 | 第64-68页 |
·前言 | 第64-6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5页 |
·实验材料 | 第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65-6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6-67页 |
·病毒滴度(EID_(50)) | 第66页 |
·蛋白质提取物对鸡胚的毒性 | 第66页 |
·蛋白质提取物对新城疫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 | 第66-67页 |
·讨论 | 第67-68页 |
2 蛋白质提取物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活性研究 | 第68-76页 |
·前言 | 第6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8-71页 |
·材料 | 第68-69页 |
·仪器设备 | 第69页 |
·试剂 | 第69页 |
·实验方法 | 第69-7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1-75页 |
·PV-1引起的细胞形态的变化 | 第71页 |
·病毒感染滴度的测定 | 第71-73页 |
·蛋白质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毒性 | 第73-74页 |
·蛋白质提取物对脊髓灰质炎1型病毒的灭活 | 第74-75页 |
·蛋白质提取物对100个TCID_(50)脊灰病毒的最低抑制浓度 | 第75页 |
·讨论 | 第75-76页 |
3 蛋白质提取物抗禽流感病毒的活性研究 | 第76-79页 |
·前言 | 第7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6-77页 |
·材料 | 第76页 |
·实验方法 | 第76-77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7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7-78页 |
·蛋白质提取物的细胞毒性 | 第77-78页 |
·蛋白质提取物抗病毒作用 | 第78页 |
·讨论 | 第78-79页 |
4 蛋白质提取物抗疱疹病毒的活性研究 | 第79-84页 |
·前言 | 第7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9-81页 |
·材料 | 第79-80页 |
·仪器设备和主要试剂 | 第80页 |
·实验方法 | 第80-8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1-83页 |
·蛋白质提取物对Vero细胞的毒性 | 第81页 |
·病毒与药物在体外中和 | 第81-82页 |
·药物与病毒同时加入 | 第82-83页 |
·先加药物后加病毒 | 第83页 |
·讨论 | 第83-84页 |
5 蛋白质提取物抗人流感病毒的活性研究 | 第84-91页 |
·前言 | 第84-8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5-86页 |
·材料 | 第85页 |
·仪器设备和主要试剂 | 第85页 |
·实验方法 | 第85-86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8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6-90页 |
·蛋白质提取物对MDCK细胞的毒性 | 第86-87页 |
·流感病毒H_1N_1引起的细胞形态的变化 | 第87页 |
·药物与病毒在体外中和 | 第87-88页 |
·药物与病毒同时入 | 第88页 |
·先加药物后加病毒 | 第88-89页 |
·先加病毒后加药物 | 第89-90页 |
·讨论 | 第90-91页 |
第五章 家蝇幼虫蛋白质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 第91-95页 |
1 前言 | 第9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91-92页 |
·蛋白质提取物 | 第91-92页 |
·清除羟基自由基的作用 | 第92页 |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 | 第9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92-94页 |
·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 | 第92-93页 |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 | 第93-94页 |
4 讨论 | 第94-95页 |
第六章 家蝇幼虫蛋白质提取物的护肝作用研究 | 第95-107页 |
1 前言 | 第95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95-97页 |
·材料 | 第95-96页 |
·蛋白质提取物 | 第95页 |
·实验动物 | 第95-96页 |
·试剂 | 第96页 |
·主要仪器 | 第96页 |
·实验方法 | 第96-97页 |
·蛋白质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试验 | 第96页 |
·动物分组 | 第96页 |
·动物的处理 | 第96-97页 |
·实验动物体重的测定 | 第97页 |
·血清AST和ALT活性的测定 | 第97页 |
·10%肝匀浆组织液的制备 | 第97页 |
·生化指标检测 | 第97页 |
·常规病理学检查 | 第97页 |
3 统计学分析 | 第97-9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98-104页 |
·急性毒性试验 | 第98页 |
·蛋白质提取物对AST和ALT的活性的影响 | 第98-99页 |
·蛋白质提取物对MDA、GSH以及总蛋白的影响 | 第99-100页 |
·蛋白质提取物对小鼠肝重和体重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蛋白质提取物对小鼠肝脏组织的影响 | 第101-104页 |
·形态学观察 | 第101-102页 |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 | 第102-104页 |
5 讨论 | 第104-107页 |
·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模型 | 第104-105页 |
·蛋白质提取物对ALT和AST的影响 | 第105页 |
·蛋白质提取物对MDA的影响 | 第105页 |
·蛋白质提取物对GSH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蛋白质提取物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07-110页 |
1 全文总结 | 第107-108页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8页 |
3 研究展望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