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线草抗肿瘤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第1章 银线草的研究概况 | 第12-19页 |
·中医药论述 | 第12页 |
·植物学研究 | 第12-15页 |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5-17页 |
·挥发油类 | 第15页 |
·倍半萜类 | 第15-16页 |
·香豆素类 | 第16页 |
·生物碱类 | 第16页 |
·其它类 | 第16-17页 |
·药理学研究 | 第17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7页 |
·抗真菌作用 | 第17页 |
·利胆作用 | 第17页 |
·临床应用 | 第17-18页 |
·展望 | 第18-19页 |
第2章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概况 | 第19-32页 |
·指纹图谱的概念 | 第19-20页 |
·指纹图谱建立的基本原则 | 第20页 |
·指纹图谱所用的分析技术及应用 | 第20-28页 |
·中药材指纹图谱建立的主要技术要求 | 第28-30页 |
·指纹图谱国际上的应用现状 | 第30-31页 |
·指纹图谱的意义 | 第31-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71页 |
第3章 银线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32-52页 |
·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 | 第32-33页 |
·化合物化学结构的鉴定 | 第33-49页 |
·木质素类化合物 | 第33-37页 |
·化合物1的结构鉴定 | 第33-37页 |
·倍半萜类化合物 | 第37-43页 |
·化合物2的结构鉴定 | 第37-39页 |
·化合物3的结构鉴定 | 第39-43页 |
·皂苷类化合物 | 第43-47页 |
·化合物5的结构鉴定 | 第43-45页 |
·化合物6的结构鉴定 | 第45-47页 |
·香豆素类化合物 | 第47-49页 |
·化合物8的结构鉴定 | 第47-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2页 |
·实验仪器与器材 | 第49页 |
·提取 | 第49-50页 |
·分离 | 第50页 |
·结构鉴定数据 | 第50-51页 |
·酸水解薄层 | 第51-52页 |
第4章 银线草指纹图谱的实验研究 | 第52-70页 |
·指纹图谱的实验研究 | 第52-6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2页 |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2-57页 |
·指纹图谱的的测定 | 第57页 |
·指纹图谱的方法学考察 | 第57-65页 |
·指纹图谱部分技术参数的确定 | 第65页 |
·指纹图谱中部分共有指纹峰的定性 | 第65-68页 |
·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计算 | 第68-70页 |
·相似度计算原理及公式 | 第68-69页 |
·相似度计算结果 | 第69-70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图 | 第77-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