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区煤巷围岩稳定性分类与支护对策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 绪论 | 第14-26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典型矿井煤巷赋存特征与支护现状分析 | 第15-20页 |
·许疃煤矿 | 第16页 |
·芦岭煤矿 | 第16-17页 |
·祁南煤矿 | 第17-18页 |
·桃园煤矿 | 第18-20页 |
·矿区煤巷支护阶段性技术进步和存在问题 | 第20-24页 |
·阶段性技术进步 | 第20-22页 |
·存在问题 | 第22-24页 |
·研究内容、目标及方法 | 第24-26页 |
2 煤巷顶板结构分类实验研究 | 第26-48页 |
·煤巷顶板岩体结构分类 | 第26-28页 |
·软弱夹层的概念和分类 | 第28-29页 |
·软弱夹层的概念 | 第28页 |
·软弱夹层的分类 | 第28-29页 |
·软弱夹层的基本特性研究 | 第29-46页 |
·软弱夹层的物理特性 | 第29-42页 |
·软弱夹层的化学特性 | 第42-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3 软弱夹层顶板巷道稳定性规律研究 | 第48-70页 |
·动压作用下软弱夹层顶板巷道稳定性实验研究 | 第48-61页 |
·基本条件 | 第48-49页 |
·模型设计 | 第49-53页 |
·结果分析 | 第53-61页 |
·水作用下泥化泥岩巷道破坏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 第61-68页 |
·地质条件 | 第61-62页 |
·模拟方案及参数 | 第62-63页 |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63-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4 淮北矿区煤巷围岩稳定性分类 | 第70-80页 |
·矿区煤巷围岩稳定性分类 | 第70-73页 |
·地质力学评估 | 第70-71页 |
·围岩分类方法 | 第71-73页 |
·矿区煤巷顶板安全分级与围岩分类 | 第73-75页 |
·支护方案和参数设计 | 第75-79页 |
·设计方法的简介 | 第75-76页 |
·初始设计的确定 | 第76-79页 |
·方案调整和优化 | 第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5 淮北矿区煤巷支护强化控制技术 | 第80-98页 |
·煤巷强化控制技术原理 | 第80-91页 |
·煤巷强化控制基本原理 | 第80-84页 |
·无水条件下软弱夹层顶板巷道组合控制技术原理 | 第84-89页 |
·水及动压条件下软弱夹层顶板巷道组合控制原理 | 第89-91页 |
·煤巷强化控制技术 | 第91-97页 |
·无水条件下高性能锚杆支护技术 | 第91-95页 |
·水及动压条件下的组合控制技术 | 第95-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6 工程实践 | 第98-110页 |
·巷道的地质条件 | 第98-99页 |
·围岩安全状况分析与支护类别划分 | 第99-101页 |
·围岩安全状况分析 | 第99-100页 |
·支护类别划分 | 第100-101页 |
·方案和参数设计 | 第101-105页 |
·支护方案 | 第101页 |
·支护参数 | 第101-105页 |
·支护效果分析 | 第105-109页 |
·矿压观测结果分析 | 第105-106页 |
·支护效果分析 | 第106-109页 |
·小结 | 第109-110页 |
7 结论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6页 |
作者简历 | 第116-11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