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农民工“逆流动”的实证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导言第6-7页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第7-19页
 第一节 “逆流动”分析的理论参照第7-18页
  一、研究理论和范式第8-9页
  二、流动的社会网络第9-11页
  三、外来人口社区第11-12页
  四、流动的驱动力第12-13页
  五、农民工地位与分层第13-16页
  六、农民工的分化第16-17页
  七、户籍制度与城市化第17-18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8-19页
 第三节 “逆流动”概念界定第19页
第二章 “逆流动”的一般性分析第19-30页
 第一节“逆流动”主体第19-20页
 第二节 “逆流动”的背景:政策变迁与制度背景第20-27页
 第三节 公共政策对“逆流动”的解释力:流入地的乌鲁木齐市和流出地的安徽省第27-30页
第三章 “逆流动”特殊性分析及存在的问题第30-41页
 一、“逆流动”主体的生活及经济状况的改变第30-33页
 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构”第33-35页
 三、“逆流动”主体对生存价值的自我意识第35-38页
 四、亲情成本导致“逆流动”的脆弱性及不彻底性第38-40页
 五、农民工“逆流动”过程中制度的阻碍与约束第40-41页
第四章 对策与建议第41-44页
 一、积极填补“输出地─输入地”的政策空档第41页
 二、营造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第41-42页
 三、政府工作重心应从“公平对待”过渡到“搞好服务”第42页
 四、促进农民工的良性流动是政府应尽之责第42页
 五、政府应进行政策清理及制度创新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附录 乌市十三个皖籍农民工的个案访谈记录第47-58页
后记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焦香味煮制葵花籽的生产工艺研究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下一篇:复合生物防腐剂在腌制蔬菜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