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0页 |
第2章 刑法学视野中被害人内涵的合理界定 | 第10-14页 |
·邻近学科的考察 | 第10-11页 |
·犯罪学中的被害人 | 第10页 |
·刑事政策学中的被害人 | 第10-11页 |
·刑事诉讼法学中的被害人 | 第11页 |
·刑法学科的理解 | 第11-14页 |
第3章 刑事被害人刑罚角色的历史变迁和成因分析 | 第14-20页 |
·刑事被害人刑罚角色的历史类型 | 第14-17页 |
·第一时期“被害人强盛期”(私力救助阶段)——刑罚执行者 | 第14-15页 |
·第二时期“被害人衰退期”(公力救助阶段)——从刑罚请求者到刑罚无关者 | 第15-16页 |
·第三时期“被害人复活期”(公力救助与私力救助结合阶段) ——刑罚影响者 | 第16-17页 |
·刑事被害人刑罚角色的成因分析 | 第17-20页 |
·国家优先观念的影响 | 第17-18页 |
·传统诉讼结构的影响 | 第18页 |
·传统诉讼理念的影响 | 第18页 |
·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 | 第18-20页 |
第4章 刑事被害人刑罚地位回归的法哲学根基 | 第20-24页 |
·公平正义视角的转换:从复仇正义到报复正义再到复和正义理论 | 第20-21页 |
·犯罪反应模式的转换:从个人本位到国家本位再到国家·社会双本位理论 | 第21-22页 |
·人权保障理念的转换:从无视人权到漠视人权再到重视人权 | 第22-24页 |
第5章 被害人因素对刑罚的影响 | 第24-33页 |
·刑罚地位和意义的重新界定 | 第24页 |
·刑罚目的的确立 | 第24-26页 |
·刑罚功能的发挥 | 第26-27页 |
·刑罚结构的设置 | 第27-28页 |
·刑罚适用的裁量 | 第28-33页 |
·特定的被害人是行为人承担加重或从宽刑事责任的依据 | 第28-29页 |
·被害人的被害情况是认定结果加重犯罪的依据 | 第29-30页 |
·被害人的受害情况是某些情节犯量刑的依据 | 第30-31页 |
·被害人的损失数额是对财产犯罪量刑的依据 | 第31页 |
·被害人得到犯罪人的赔偿并谅解对方是对被害人酌定从轻处罚的依据 | 第31-32页 |
·被害人具有过错是对加害人从宽处罚的依据 | 第32-3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