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预防及控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 第12-15页 |
| ·结构缺陷与探索 | 第12-13页 |
| ·设计参数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施工控制的发展与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的作用 | 第14-15页 |
| ·施工控制依托工程 | 第15-1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结构设计参数的选取 | 第20-24页 |
| ·主梁梁底曲线的选取 | 第20-21页 |
| ·高跨比选取分析 | 第21-22页 |
| ·边中跨比及取值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模型分析 | 第24-33页 |
| ·结构分析的方法 | 第24-27页 |
| ·施工控制模型的建立 | 第27-30页 |
| ·工程背景 | 第27-28页 |
| ·施工工序及模型单元划分 | 第28-29页 |
| ·约束条件 | 第29页 |
| ·材料特性 | 第29-30页 |
| ·挠度及应力的模型分析结果 | 第30-33页 |
| 第四章 0号块施工托架变形分析 | 第33-43页 |
| ·托架方案 | 第33-34页 |
| ·托架计算说明 | 第34-42页 |
| ·主要计算参数 | 第34页 |
| ·托架荷载计算 | 第34-37页 |
| ·计算模型 | 第37页 |
| ·托架挠度模型分析 | 第37-38页 |
| ·托架强度模型分析 | 第38-40页 |
| ·稳定性分析 | 第40-42页 |
| ·总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挂篮的变形分析 | 第43-55页 |
| ·常家河特大桥工程概述 | 第43页 |
| ·设计依据 | 第43-44页 |
| ·荷载组合 | 第44页 |
| ·计算中对传力作如下的假定 | 第44页 |
| ·加载计算方法 | 第44-48页 |
| ·1#块施工挂蓝 | 第45-47页 |
| ·13#块施工挂蓝 | 第47-48页 |
| ·计算模型 | 第48-52页 |
| ·1#块挂篮的主要构件刚度分析 | 第48-50页 |
| ·1#块挂篮主要构件强度分析 | 第50-52页 |
| ·挂篮主要构件的稳定性分析 | 第52页 |
| ·挂篮变形修正 | 第52-54页 |
| ·总结 | 第54-55页 |
| 第六章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标高线形控制 | 第55-69页 |
| ·标高线形控制的主要内容 | 第55-57页 |
| ·挠度变形的观测 | 第55-56页 |
| ·承台及基础下沉量监控 | 第56页 |
| ·混凝土容重,弹性模量实验 | 第56-57页 |
| ·温度测定 | 第57页 |
| ·预拱度设置 | 第57-67页 |
| ·成桥预拱度设置方法 | 第58-60页 |
| ·规范对预拱度设置的规定 | 第60页 |
| ·合理预共度的设置 | 第60-63页 |
| ·主桥预拱度 | 第63-67页 |
| ·参数估计及误差分析 | 第67-69页 |
| ·最小二乘法在桥梁施工控制中的应用 | 第67-69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4页 |
| ·总结 | 第69-72页 |
| ·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