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许筠论略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绪言第13-18页
第一章 许筠其人第18-48页
 第一节 许筠的时代第18-21页
 第二节 许筠与党争第21-28页
  一 朝鲜朝中期之士祸与党争第21-25页
  二 许筠之陷入党争及对党争的态度第25-28页
 第三节 许筠之品格及解析第28-34页
  一 任诞求自放第28-30页
  二 倡男女情欲第30-34页
 第四节 许筠与官场第34-48页
  一 浮沉只任情第34-38页
  二 进退矛盾第38-44页
  三 “污蔑见劾不动一毫”之成因第44-48页
第二章 许筠与中国第48-66页
 第一节 许筠的行迹与中国第48-57页
  一 朝鲜朝与明朝之使节交往第48-50页
  二 许筠接待明朝使节之情状第50-54页
  三 许筠出使明朝之情状第54-57页
 第二节 许筠与《朝鲜诗选》第57-59页
 第三节 许药文集中所关涉的其他中国史料第59-66页
  一 介绍中国官府制度的一些情况第60页
  二 记录中朝人漂流到对方国家的情景第60-62页
  三 记录中朝之间其他交往史事及逸闻趣事第62-66页
第三章 许筠的诗歌理论批评第66-88页
 第一节 许筠《鹤山樵谈》《惺叟诗话》等诗歌理论批评第66-76页
  一 “不涉理路”之性情论第68-70页
  二 “唯其于弄天机”之天机论第70-73页
  三 “不相蹈袭,各成一家”之独创论第73-76页
 第二节 许筠的《国朝诗删》与其诗歌理论批评第76-79页
 第三节 许筠的诗歌理论批评与中国诗坛第79-85页
  一 对古诗:肯定国风汉诗,排斥魏晋六朝第79-80页
  二 对唐诗:崇尚盛唐,鄙薄晚唐第80-82页
  三 对宋诗:整体轻视,犹重五家第82-83页
  四 对明诗:反对模拟,大家有优略第83-85页
 第四节 许筠的诗歌理论批评与朝鲜诗坛第85-88页
第四章 许筠的诗词辞赋创作第88-105页
 第一节 许筠的诗第88-96页
  一 咏怀诗第88-91页
  二 行役诗第91-93页
  三 咏物诗第93-94页
  四 悯农诗第94-96页
 第二节 许药的词第96-98页
 第三节 许筠的辞第98-100页
 第四节 许筠的赋第100-105页
第五章 许筠的“传”体文学创作第105-126页
 第一节 许筠“传”体作品之体裁界说第105-110页
  一 中朝“传”体文学大略第105-107页
  二 许筠短篇“传”体作品之体裁界定第107-110页
 第二节 许筠短篇“传”体作品之思想内涵与结构、叙事模式第110-117页
  一 短篇“传”体作品之思想内涵第110-116页
  二 “传记体小说”之叙事模式第116-117页
 第三节 长篇国语传记体小说《洪吉童传》第117-126页
  一 许筠与《洪吉童传》第117-119页
  二 《洪吉童传》之思想主题第119-122页
  三 《洪吉童传》之艺术特点第122-126页
第六章 许筠与中国中晚明文人李贽第126-143页
 第一节 许筠与李贽之个性遭际比较第126-127页
 第二节 许箔与李贽之思想比较第127-134页
 第三节 许箔与李贽之文学观念比较第134-143页
  一 文学功能观第134-136页
  二 文学表现观第136-139页
  三 文学创作观第139-141页
  四 文学发展观、文无本末观第141-143页
结语第143-14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45-151页
后记第151-153页
附: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53-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受教育权价值研究
下一篇:论中国资产证券化立法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