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 第16-34页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关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1. 概况 | 第16-17页 |
2. 病因 | 第17-18页 |
3. 发病机制 | 第18-20页 |
4. 治疗进展 | 第20-24页 |
5.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 第25-34页 |
1. 理论基础 | 第25页 |
2. 病因病机 | 第25-28页 |
3. 辨证论治 | 第28-31页 |
4. 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31-34页 |
第二章 肾虚型高血压的文献梳理 | 第34-48页 |
第一节 古代医籍对肾虚型高血压的认识 | 第34-43页 |
1. 理论基础 | 第34-37页 |
·肾精亏虚,脑海失充 | 第34-35页 |
·肾阴亏虚,肝阳上亢 | 第35页 |
·肾气亏虚,痰湿内生 | 第35-36页 |
·肾阳亏虚,水泛于上 | 第36页 |
·肾虚血瘀 | 第36-37页 |
2. 治法方药 | 第37-43页 |
第二节 现代医家对肾虚型高血压认识 | 第43-48页 |
1. 理论探讨 | 第43-44页 |
2. 治疗进展 | 第44-45页 |
3. 实验研究概况 | 第45-48页 |
第三章 王阶教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点分析 | 第48-72页 |
第一节 王阶教授治疗高血压的学术思想 | 第48-55页 |
1. 病证结合 | 第48-50页 |
2. 辨证内容 | 第50-52页 |
3. 方证对应 | 第52-53页 |
4. 配伍效药 | 第53-55页 |
第二节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征及王阶教授治疗高血压的用药特点 | 第55-72页 |
1. 资料和方法 | 第55-56页 |
2. 结果 | 第56-71页 |
·肾虚证 | 第56-59页 |
·肝阳上亢证 | 第59-62页 |
·肝阳化风证 | 第62-65页 |
·痰浊中阻证 | 第65-68页 |
·瘀血内停证 | 第68-71页 |
3. 讨论 | 第71-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