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4页 |
·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 第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植物源农药概述 | 第13-15页 |
·具有杀菌活性植物源资源的调查和筛选 | 第15-16页 |
·植物源杀菌活性成分研究 | 第16-17页 |
·植物源杀菌活性成分杀菌机理研究 | 第17-18页 |
·植物源杀菌活性物质的开发与应用 | 第18-19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发展方向 | 第20页 |
·艾蒿作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前景 | 第20-22页 |
·艾蒿的生物学特性 | 第20-21页 |
·艾蒿的药理特性 | 第21页 |
·艾蒿的抑菌活性 | 第21-22页 |
·艾蒿中的活性物质 | 第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2-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艾蒿提取物对13种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效果 | 第24-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供试艾蒿样品及其乙醇粗提液 | 第24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24页 |
·供试病原菌 | 第24-25页 |
·试剂 | 第25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对病原菌物生长速率的抑制试验 | 第25-26页 |
·菌丝生长状况显微观察 | 第26页 |
·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测定 | 第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乙醇提取物对13种植物病原菌物生长速率的抑制作用 | 第26-28页 |
·加药PS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状况 | 第28页 |
·受作用菌丝的形态观察 | 第28-29页 |
·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 第2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活性物质粗提 | 第32-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供试艾蒿原料 | 第32页 |
·水、乙醇、丙酮、氯仿、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 | 第32页 |
·不同极性溶剂的连续浸提物 | 第32页 |
·供试病原菌 | 第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 第32页 |
·不同生长季节植株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调查 | 第32页 |
·抽苔前期植株的茎、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调查 | 第32页 |
·不同极性溶剂的连续浸提物抑菌活性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 第33-34页 |
·不同生长季节植株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 第34页 |
·抽苔前期植株的茎、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 第34-35页 |
·不同极性溶剂的连续浸提物抑菌活性 | 第3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艾蒿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毒力测定 | 第37-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供试艾蒿提取物 | 第37页 |
·供试病原菌 | 第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 | 第37页 |
·提取物抑制香蕉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时间-剂量”效应 | 第37-38页 |
·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毒力测定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提取物抑制菌丝生长的毒力 | 第38-40页 |
·提取物抑制香蕉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时间-剂量”效应 | 第40页 |
·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毒力 | 第4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活性物质的理化特性分析 | 第42-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供试病原菌 | 第42页 |
·艾蒿全株乙醇提取物 | 第42页 |
·试验方法 | 第42-44页 |
·热稳定性试验 | 第42页 |
·光照稳定性试验 | 第42页 |
·贮藏稳定性试验 | 第42页 |
·溶媒梯度萃取及其萃取物抑菌活性试验 | 第42页 |
·pH梯度萃取及其萃取物抑菌活性试验 | 第42-43页 |
·不同萃取物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测定 | 第43页 |
·萃取液的FT-IR测定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艾蒿提取物的热稳定性 | 第44页 |
·艾蒿提取物的光照稳定性 | 第44页 |
·艾蒿提取物的贮藏稳定性 | 第44-45页 |
·溶媒梯度萃取物抑菌活性 | 第45页 |
·pH梯度萃取物的抑菌活性 | 第45-46页 |
·不同萃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 | 第46页 |
·梯度萃取物的FT-IR分析 | 第46-4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8-49页 |
第六章 艾蒿乙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作用研究 | 第49-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药剂 | 第49页 |
·仪器 | 第49页 |
·供试病原菌 | 第49页 |
·培养基 | 第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9-52页 |
·毒力测定 | 第49-50页 |
·提取物处理后菌体形态的显微观察 | 第50页 |
·提取物对菌体质量损失、胞外纤维素酶和还原糖溶出的影响 | 第50页 |
·提取物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50页 |
·提取物对菌丝氧呼吸速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研究 | 第51-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核生成的抑制作用 | 第52-53页 |
·提取物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 第53-54页 |
·提取物对菌体质量损失、胞外纤维素酶和还原糖溶出的影响 | 第54-55页 |
·提取物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提取物对菌丝氧呼吸速率的影响 | 第56页 |
·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 第56-5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7-59页 |
总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