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福建地方山羊与波尔山羊的遗传多样性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 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 第13页 |
2 遗传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 第13-16页 |
·基于分子杂交技术的分子标记 | 第14-15页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14页 |
·可变数目串连重复多态性 | 第14-15页 |
·基于PCR技术分子标记 | 第15-16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 第15页 |
·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 | 第15-16页 |
·DNA单链构象多态性 | 第16页 |
·双脱氧化指纹法 | 第16页 |
·基于DNA芯片技术分子标记 | 第16页 |
3 微卫星标记 | 第16-27页 |
·微卫星的结构 | 第16-18页 |
·微卫星形成机制 | 第18页 |
·微卫星标记优于其他标记的特点 | 第18-19页 |
·数量多且均匀分布 | 第18-19页 |
·呈共显性标记 | 第19页 |
·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 第19页 |
·保守性 | 第19页 |
·适合于自动化分析 | 第19页 |
·微卫星位点的获得 | 第19-20页 |
·构建小片段基因组文库 | 第20页 |
·通过Internet数据库检索微卫星序列 | 第20页 |
·利用近缘物种的微卫星序列 | 第20页 |
·从RAPD标记中获得微卫星序列 | 第20页 |
·微卫星位点筛选标准 | 第20-21页 |
·微卫星标记检测技术 | 第21页 |
·微卫星标记在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保种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研究种群分化 | 第21-22页 |
·推导交配系统和亲缘群体 | 第22页 |
·推导过去的种群遗传结构 | 第22页 |
·生殖过程,社会结构和近交 | 第22-23页 |
·推导有效群体大小和种群波动 | 第23页 |
·国内外山羊微卫星DNA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7页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第27-5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7-36页 |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试验样品来源及采样方法 | 第27页 |
·试验药品和试剂 | 第27-28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3页 |
·试剂和溶液配制 | 第28-29页 |
·羊血液DNA提取 | 第29-30页 |
·DNA浓度和纯度检测 | 第30-31页 |
·模板DNA稀释 | 第31页 |
·微卫星引物选择及PCR反应条件确定 | 第31-33页 |
·PCR扩增产物电泳检测 | 第33页 |
·指标计算与统计分析 | 第33-36页 |
·群体内的遗传变异 | 第33-35页 |
·群体间的遗传关系 | 第35-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53页 |
·基因组DNA检测 | 第36页 |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36-37页 |
·微卫星座位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检测 | 第37-40页 |
·8个微卫星座位的遗传多态性 | 第40-53页 |
·群体内遗传变异分析 | 第40-49页 |
·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检测 | 第49-53页 |
3 讨论 | 第53-57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53页 |
·关于基因型判断问题 | 第53页 |
·关于筛选合适的微卫星位点问题 | 第53-54页 |
·DNA提取的注意事项 | 第54页 |
·群体内遗传变异 | 第54-55页 |
·群体间遗传变异 | 第55-56页 |
·关于杂合度和品种保护 | 第56-57页 |
4 小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