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中日学校德育比较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研究背景与写作意义第11-13页
   ·写作思路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2章 德育与学校德育概述第17-35页
   ·德育与学校德育概念的界定第17-19页
   ·德育产生及其发展的历史渊源第19-28页
     ·原始社会的德育萌生第19-20页
     ·中国古代社会的德育第20-23页
     ·日本古代社会的德育第23-26页
     ·西方古代社会的德育第26-28页
   ·德育的功能第28-34页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第28-32页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第32-33页
     ·德育两大功能之间的关系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当代中日两国学校德育的历史考察第35-43页
   ·新中国学校德育的历史考察第35-38页
     ·建国后17年——重视政治功能的德育价值取向第35-36页
     ·十年动乱——德育的荒废第36-37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德育逐步走向科学化第37-38页
   ·二战以来日本学校德育的历史考察第38-42页
     ·第一次德育改革——开设社会课以代替战前的修身课第38-39页
     ·第二次德育改革——特设道德教育课第39-40页
     ·第三次德育改革——确立德育的首要地位,注重个性培养第40-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当代中日两国学校德育的比较研究第43-78页
   ·中日两国学校德育理论基础的比较第43-48页
     ·我国学校德育的理论基础第43-45页
     ·日本学校德育的理论基础第45-47页
     ·两国理论基础异同点的比较第47-48页
   ·中日学校德育目标的比较第48-54页
     ·中国学校德育的目标第49-50页
     ·日本学校德育的目标第50-51页
     ·中日学校德育目标的比较第51-54页
   ·中日学校德育课程设置及内容的比较第54-62页
     ·中国学校德育课程的设置及其内容第54-56页
     ·日本学校德育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第56-61页
     ·两国学校德育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比较第61-62页
   ·中日学校德育途径的比较第62-68页
     ·中国学校德育的途径第62-65页
     ·日本学校德育的途径第65-67页
     ·两国学校德育途径的比较第67-68页
   ·中日学校德育评价的比较第68-77页
     ·中国学校德育的评价第69-71页
     ·日本学校德育的评价第71-76页
     ·两国学校德育评价的比较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日本学校德育对我国的启示第78-83页
   ·处理好吸收外来文化与保持本民族优良传统的关系第78-79页
   ·德育要保持一个动态的过程第79页
   ·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第79-80页
   ·重视实践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第80页
   ·加强学校显性与隐性德育的结合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结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下一篇:嵌入式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