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3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5-20页 |
·循环经济的定义 | 第15-16页 |
·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背景 | 第16-17页 |
·循环经济理论的内涵 | 第17页 |
·循环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 | 第17-18页 |
·循环经济活动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煤炭行业循环系统分析 | 第20-26页 |
·煤炭行业特征 | 第20页 |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基本模式 | 第21-23页 |
·典型模式分析 | 第23-26页 |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物料平衡分析(资源代谢分析) | 第23-25页 |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价值分析 | 第25页 |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山西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第26-31页 |
·发展背景 | 第26-27页 |
·发展特征 | 第27-28页 |
·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和潜力 | 第28-29页 |
·煤系废弃物具有资源化利用的巨大潜力 | 第28-29页 |
·产业相近容易藕合成为循环链接的有利条件 | 第29页 |
·循环经济实用技术开发提升了接链补环能力 | 第29页 |
·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困难和障碍 | 第29-31页 |
·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并且不平衡 | 第29-30页 |
·煤炭市场的供需变化影响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 第30页 |
·循环不经济问题 | 第30页 |
·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不完善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山西煤炭行业循环经济体系研究 | 第31-43页 |
·绿色开采体系建设 | 第31-34页 |
·煤与瓦斯共采 | 第32页 |
·采空区充填 | 第32页 |
·矿井保水开采及矿井水利用 | 第32-33页 |
·废石不出井及废石资源化 | 第33页 |
·煤炭地下气化 | 第33页 |
·节能消耗 | 第33页 |
·数字化矿井建设 | 第33页 |
·安全生产 | 第33-34页 |
·清洁利用和高效转化体系建设 | 第34-35页 |
·清洁加工 | 第34页 |
·高效洁净燃烧 | 第34页 |
·高效转化 | 第34页 |
·废弃物综合利用 | 第34-35页 |
·矿山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 | 第35-37页 |
·矿山生态修复 | 第35页 |
·矿山环境治理 | 第35-37页 |
·生态产业链与循环经济园区 | 第37-43页 |
·构建以煤炭洁净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为主的煤电材循环经济体系 | 第37-39页 |
·以煤炭加工转换为主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循环经济体系 | 第39-43页 |
第五章 山西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 第43-47页 |
·建议国家建立矿山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法规体系 | 第43页 |
·建议国家完善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优惠政策 | 第43-44页 |
·关于煤炭资源政策 | 第43页 |
·关于循环经济技术政策 | 第43-44页 |
·设立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 第44页 |
·关于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 | 第44页 |
·希望国家和省政府给予的扶持政策 | 第44-46页 |
·加快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核准 | 第44-45页 |
·建议加大用地指标核准 | 第45页 |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