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前言 | 第8-12页 |
(一) 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 第8页 |
(二) 国内外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 | 第8-10页 |
1、国外公共产品理论发展历程 | 第8-10页 |
2、国内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理论研究动态 | 第10页 |
(三)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2页 |
二、公共产品和农村公共产品理论概述 | 第12-16页 |
(一)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2-13页 |
1、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特点 | 第12页 |
2、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 | 第12-13页 |
(二) 农村公共产品 | 第13-16页 |
1、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 | 第13页 |
2、农村公共产品的分类 | 第13-14页 |
3、农村公共产品的特殊性 | 第14-15页 |
4、农村公共产品的功能 | 第15页 |
5、农村私人产品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依赖性 | 第15-16页 |
三、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16-23页 |
(一)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 第16-20页 |
1、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支出总量不足,支出结构不尽合理 | 第16-18页 |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 | 第18页 |
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 | 第18-19页 |
4、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面临资金困境 | 第19-20页 |
(二) 原因探析 | 第20-23页 |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薄弱在城乡非均衡化发展中得到强化 | 第20-21页 |
2、公共产品供给职责权限划分不清 | 第21页 |
3、农村基层财政困难,使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短缺严重 | 第21-22页 |
4、农村基层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 第22页 |
5、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偏离农民真正需求 | 第22-23页 |
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革的意义 | 第23-25页 |
(一)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革有利于启动农村消费品市场,推动经济增长 | 第23页 |
(二)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革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 第23页 |
(三)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 第23-25页 |
五、发达国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28页 |
(一) 发达国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践 | 第25-27页 |
1、日本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 第25页 |
2、美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 第25-26页 |
3、欧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 第26-27页 |
(二) 发达国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做法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 第27-28页 |
1、注重加强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 | 第27页 |
2、重视农业科技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 第27页 |
3、大力支持农村合作组织,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和协会的作用 | 第27页 |
4、保障农村基础教育,高度重视农民社会保障 | 第27-28页 |
六、构建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 | 第28-39页 |
(一) 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 第28-33页 |
1、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28-29页 |
2、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具体形式 | 第29-33页 |
(二) 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 | 第33-35页 |
1、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 第34页 |
2、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 | 第34页 |
3、政府对需求表达的识别机制和瞄准对接机制 | 第34-35页 |
(三)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 第35-36页 |
1、转变政府职能 | 第35-36页 |
2、精简机构,优化设置 | 第36页 |
(四) 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村基层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 第36-37页 |
1、加快推进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 第36页 |
2、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发展方向的主导产业 | 第36页 |
3、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企业改革 | 第36页 |
4、发挥资源优势,盘活无效、低效资产 | 第36-37页 |
5、开展有偿服务业务 | 第37页 |
6、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富民合作社 | 第37页 |
7、加大扶持力度,减轻村级负担 | 第37页 |
(五) 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监督与管理 | 第37-39页 |
1、实行村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制度 | 第38页 |
2、加强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的监督 | 第38页 |
3、加强财政体系内部监督和审计监督 | 第38-3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