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含教学大纲)对科技史内容规定的演变 | 第12-37页 |
一、晚清时期 | 第13-15页 |
二、民国时期 | 第15-20页 |
1、第一阶段(1922~1932) | 第15-18页 |
2、第二阶段(1936年~1948年) | 第18-20页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20-37页 |
1、第一阶段(1950~1963) | 第20-26页 |
2、第二阶段(1963~1989) | 第26-29页 |
3、第三阶段(1990~2000) | 第29-33页 |
4、第四阶段(2003) | 第33-37页 |
第二部分 新课标下的科技史教学及其意义 | 第37-56页 |
一、教学内容的编排与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的培养 | 第37-48页 |
1、关于科技发展历程内容的编排 | 第37-44页 |
2、关于科学家和科技人员内容的编排 | 第44-48页 |
二、新课标下科技史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其意义 | 第48-56页 |
1、传统讲授法 | 第48-50页 |
2、实地考察法 | 第50-52页 |
3、模型制作法 | 第52-56页 |
结束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