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人工湿地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本研究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2章 人工湿地概述 | 第23-43页 |
·人工湿地的分类 | 第23-30页 |
·表面流人工湿地 | 第23-25页 |
·潜流型人工湿地 | 第25-30页 |
·人工湿地的组成 | 第30-33页 |
·植物 | 第30-33页 |
·基质 | 第33页 |
·微生物 | 第33页 |
·人工湿地的应用领域 | 第33-37页 |
·城市生活污水 | 第34页 |
·雨污合流管道溢流 | 第34-35页 |
·城市暴雨径流 | 第35页 |
·农业污染 | 第35页 |
·工业废水 | 第35-36页 |
·垃圾渗滤液 | 第36-37页 |
·人工湿地主要污染物去除机理 | 第37-43页 |
·悬浮物去除机理 | 第37-38页 |
·有机物去除机理 | 第38-39页 |
·氮素去除机理 | 第39-41页 |
·磷素去除机理 | 第41-43页 |
第3章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机理研究 | 第43-55页 |
·概述 | 第43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43-45页 |
·试验装置 | 第43-44页 |
·进水水质与进水方式 | 第44页 |
·试验安排 | 第44-45页 |
·水质检测方法 | 第45页 |
·落空运行氮素主要去除方式分析 | 第45-47页 |
·进出水各形态氮素分布 | 第45-46页 |
·落空运行垂向沿程NH_4~+-N浓度分布 | 第46-47页 |
·不同运行方式下供氧能力分析 | 第47-52页 |
·不同运行方式下供氧速率计算 | 第47-50页 |
·不同供氧途径对总供氧量的贡献 | 第50-52页 |
·落空运行TN去除潜力分析 | 第52-54页 |
·计算方法 | 第52-53页 |
·落空运行出水中有机物量及反硝化所需碳源量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NH_4~+-N去除效果改善研究 | 第55-69页 |
·概述 | 第55-56页 |
·基质种类与粒径对NH_4~+-N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56-61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各基质填料床NH_4~+-N去除效果 | 第58-59页 |
·各基质填料床出水pH值 | 第59页 |
·各基质填料床壅水状况 | 第59页 |
·各基质填料床硝化作用强度 | 第59-60页 |
·各基质填料床实际水力停留时间 | 第60-61页 |
·进水方式对NH_4~+-N去除效果的的影响分析 | 第61-64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不同进水方式NH_4~+-N去除效果 | 第62-63页 |
·不同进水方式填料床奎水状况 | 第63-64页 |
·填料高度以及水力负荷对NH_4~+-N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64-67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各不同高度基质填料床在不同水力负荷下的NH_4~+-N去除效果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TN去除效果改善研究 | 第69-82页 |
·概述 | 第69页 |
·模拟两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第二级投加污水TN去除研究 | 第69-74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9-71页 |
·TN去除的效果 | 第71-73页 |
·基质种类的影响 | 第73-74页 |
·模拟一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回流对TN的去除效果 | 第74-76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74-75页 |
·不同回流比下一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TN去除效果 | 第75-76页 |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其他TN去除方法 | 第76-79页 |
·水平潜流+垂直潜流型湿地并使用回流进行脱氮 | 第77-78页 |
·两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第二级投加甲醇进行脱氮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不同TN去除方式比较 | 第79-82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2-85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建议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