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药物学论文--兽医药理学论文--兽用药品论文

“禽呼康”的研制及其对鸡毒霉形体和败血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药效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禽呼康”的制备第10-2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目的与意义第10-13页
  1 文献综述第10-13页
   ·盐酸二氟沙星的概述第10-12页
     ·药效学第10-11页
     ·药动学第11页
     ·残留研究第11页
     ·盐酸二氟沙星制剂概况第11-12页
   ·桔梗研究概况第12-13页
     ·桔梗及桔梗总皂甙的概述第12页
     ·性味、归经及功效第12页
     ·化学成分第12页
     ·现代药理研究第12页
     ·桔梗总皂甙的作用第12-13页
   ·本实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页
 第二章 “禽呼康”的制备第13-22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3-16页
   ·试验材料第13页
     ·药品第13页
     ·仪器第13页
   ·试验方法第13-16页
     ·干燥失重的测定第13页
     ·盐酸二氟沙星含量的测定第13-14页
     ·溶化性的测定第14页
     ·预试试验初选“禽呼康”的制备工艺第14页
     ·单因素试验法初选“禽呼康”的处方第14-15页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禽呼康”的处方第15-16页
     ·“禽呼康”的工艺重演性研究第16页
  2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16-22页
   ·盐酸二氟沙星标准曲线图第16-17页
   ·工艺筛选结果第17页
   ·泡腾崩解剂酸碱系统考察结果第17页
   ·泡腾崩解剂酸碱对的最佳比例的考察结果第17页
   ·不同填充剂的影响考察结果第17-18页
   ·润滑剂的筛选的考察结果第18页
   ·正交试验优化“禽呼康”的处方第18-21页
   ·“禽呼康”的工艺重演性研究结果第21-22页
第二部分 “禽呼康”对鸡毒霉形体和败血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药效学研究第22-4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实验目的与意义第22-26页
  1 鸡毒霉形体病的概述第22-25页
   ·病原学及特征第22-23页
   ·流行病学第23页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第23-24页
   ·预防与治疗现状第24-25页
  2 试验目的与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实验研究第26-41页
  试验一 体外抑菌试验第26-30页
   1 试验材料第26-27页
   ·药品与试剂第26页
     ·抗菌药第26页
     ·试剂第26页
   ·仪器第26-27页
   ·培养基第27页
   ·菌种第27页
   2 试验方法第27-29页
   ·MGPG31菌种启用第27-28页
   ·MG菌种基本特性检查第28页
   ·大肠杆菌种菌种的启用第28页
   ·菌液的制备第28-29页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29页
   3 结果第29页
   4 分析与讨论第29-30页
  试验二 大肠杆菌对鸡 LD_(50)的测定第30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0页
   ·试验动物及分组第30页
   ·试验方法第30页
   2 结果第30页
   3 分析与讨论第30页
  试验三 “禽呼康”对鸡混合感染霉形体和大肠杆菌的药效试验第30-41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0-33页
   ·试验材料第30-31页
     ·动物及分组第30-31页
     ·抗菌药及药液的配制第31页
     ·MG抗原及阳性血清第31页
   ·试验方法第31-33页
     ·人工诱发混合感染的疾病模型第31页
     ·混合感染模型指标的测定第31-32页
     ·给药第32页
     ·疗效评价指标第32-33页
     ·数据分析处理第33页
   2 试验结果第33-38页
   ·疾病模型指标第33页
   ·病源微生物分离第33页
   ·“禽呼康”对鸡混合感染霉形体和大肠杆菌的疗效第33-38页
   3 分析与讨论第38-41页
   ·混合感染模型的诱发和评价指标第38-39页
   ·“禽呼康”对混合感染鸡的疗效第39-41页
第三部分 结论与创新第41-42页
 1 结论第41页
 2 创新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致谢第46-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语文“8助1”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下一篇:儿童文学教学与审美素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