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安培免疫传感芯片研究
研究成果声明 | 第1页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 | 第2-3页 |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8-21页 |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 | 第8-11页 |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优点 | 第8-9页 |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 第9页 |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1 .1.4微型生物传感器及其集成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临床免疫检测的方法及发展现状 | 第11-15页 |
·免疫检测的意义 | 第11页 |
·临床免疫检测的方法 | 第11-12页 |
·标记免疫检测的发展 | 第12-13页 |
·免疫传感器的发展 | 第13-14页 |
·安培免疫电极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论文研究的特色 | 第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页 |
第二章安培免疫检测原理及方法 | 第21-36页 |
·抗原抗体的性质 | 第21-24页 |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性质 | 第21-22页 |
·抗原抗体的胶体特性 | 第22页 |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 第22-23页 |
·扰原抗体的结合力 | 第23页 |
·杭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免疫检测的原理及方法分析 | 第24-26页 |
·免疫检测的原理 | 第24页 |
·酶免疫检测的方法及原理 | 第24-26页 |
·安培免疫传感器生物信号到电信号转化的机制分析 | 第26-31页 |
·安培型生物传感器的电子转移机制 | 第26-29页 |
·聚合物膜修饰电极的电催化过程 | 第29-30页 |
·聚毗咯膜的导电原理 | 第30-31页 |
·安培免疫检测方案设计 | 第31-33页 |
·标志酶及底物的选择 | 第31-32页 |
·本论文安培免疫检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第三章微型安培免疫芯片的设计与制备 | 第36-48页 |
·电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第36-37页 |
·电极材料及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 第37-42页 |
·常用电极的结构材料及要求 | 第37-38页 |
A.电极的材料结构 | 第37页 |
B.电极的放置 | 第37-38页 |
·免疫电极材料及结构的设计 | 第38-39页 |
·电极结构对敏感膜制备及检测过程的影响 | 第39页 |
·电极结构对传感器响应性能的影响 | 第39-42页 |
·微反应池的结构设计与材料选取 | 第42-43页 |
·微反应池结构的设计 | 第42-43页 |
·微反应池材料的选取 | 第43页 |
·微型安培免疫芯片的制备 | 第43-46页 |
·芯片制备的工艺流程 | 第43-44页 |
·SU-8胶工艺的注意事项 | 第44-46页 |
A.前烘 | 第45页 |
B.曝光 | 第45页 |
C.后烘 | 第45页 |
D.显影 | 第45-46页 |
·微型免疫芯片的集成化设计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第四章抗体固定研究及免疫传感器性能测试 | 第48-90页 |
·电极表面预处理 | 第48-49页 |
·常用生物敏感膜的制备方法及比较 | 第49-51页 |
A.物理吸附法 | 第50页 |
B.化学交联法 | 第50页 |
C.物理包埋法 | 第50页 |
D.共价结合法 | 第50页 |
E.电化学聚合法 | 第50-51页 |
·基于聚吡咯戊二醛的抗体固定方法 | 第51-64页 |
·聚毗咯与戊二醛固定抗体的原理 | 第51-52页 |
·聚毗咯与戊二醛固定抗体步骤 | 第52-53页 |
·聚毗咯膜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 第53-55页 |
·电聚合毗咯的实验研究及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 | 第55-61页 |
·酶与电极之间直接电子转移的实验验证 | 第61-62页 |
·工作电压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 | 第62-63页 |
·聚毗咯与戊二醛固定抗体制备传感器的性能 | 第63-64页 |
A.传感器的时间响应曲线 | 第63页 |
B.传感器的线性范围 | 第63-64页 |
C.传感器的一致性及稳定性 | 第64页 |
·抗体与吡咯电聚合法 | 第64-69页 |
·抗体与吡咯电聚合法固定抗体的原理分析 | 第65-66页 |
·抗体与吡咯电聚合法固定抗体步骤 | 第66页 |
·底液pH值及温度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 | 第66-68页 |
·抗体与吡咯电聚合法制备传感器的性能测试 | 第68-69页 |
·抗体与邻苯二胺电聚法 | 第69-75页 |
·抗体与邻苯二胺电聚法固定抗体的原理及优点 | 第69-70页 |
·抗体与邻苯二胺电聚法固定抗体的步骤 | 第70-71页 |
·抗体与邻苯二胺共同电聚合的实验验证 | 第71-72页 |
·聚吡咯过渡层对抗体固定及传感器特性的影响 | 第72-74页 |
·传感器的一致性及寿命 | 第74-75页 |
·借助蛋白A与聚吡咯共聚膜实现抗体定向固定法 | 第75-82页 |
·抗体的定向固定 | 第75-76页 |
·蛋白A与聚吡咯固定抗体的实验设计 | 第76-77页 |
·蛋白A与聚吡咯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77-78页 |
·抗原抗体反应的温育过程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 | 第78-81页 |
·蛋白A与聚吡咯制备传感器的性能 | 第81-82页 |
·不同固定方法之间的比较 | 第82-84页 |
·与ELISA以及其他安培免疫传感器特性的比较 | 第84-86页 |
·小结 | 第86-90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90-92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90页 |
·创新点 | 第90-91页 |
·展望 | 第91-92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