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22页 |
文献综述 | 第22-32页 |
1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22页 |
2 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 | 第22-27页 |
·中医对乳腺癌病名和症状的认识 | 第22-23页 |
·中医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3页 |
·中医对乳腺癌的辨证分型 | 第23-24页 |
·中医对乳腺癌的治疗 | 第24-25页 |
·中药治疗乳腺癌的机理研究 | 第25-27页 |
3 中医证型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 第27-30页 |
·血瘀证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 第27-28页 |
·肝郁脾虚证的现代研究 | 第28-29页 |
·肾阴虚证的现代研究 | 第29-30页 |
4 化疗对中医证候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临床研究 | 第32-67页 |
第一部分:化疗前乳腺癌患者 | 第32-53页 |
1 临床资料 | 第32页 |
2 诊断标准 | 第32-33页 |
3 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 | 第33-34页 |
4 检测指标 | 第34页 |
5 检测方法 | 第34-37页 |
6 具体实验步骤 | 第37-38页 |
7 结果 | 第38-53页 |
·乳腺癌中医证候与TMN分期的关系 | 第38页 |
·乳腺癌中医证候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 第38-39页 |
·乳腺癌中医证候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第39-40页 |
·乳腺癌中医证候与ER表达的关系 | 第40-41页 |
·乳腺癌中医证候与PR表达的关系 | 第41页 |
·乳腺癌中医证候与Her-2表达的关系 | 第41-43页 |
·乳腺癌中医证候与p53表达的关系 | 第43-44页 |
·乳腺癌中医证候与VEGF表达的关系 | 第44-47页 |
·乳腺癌中医证候与bFGF表达的关系 | 第47-48页 |
·乳腺癌中医证候与耐药蛋白P-gp表达的关系 | 第48-51页 |
·乳腺癌中医证候与耐药蛋白BRCP表达的关系 | 第51-53页 |
第二部分: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患者 | 第53-67页 |
1 临床资料 | 第53页 |
2 诊断标准 | 第53-54页 |
3 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 | 第54-55页 |
4 检测指标 | 第55页 |
5 检测方法 | 第55-58页 |
6 具体实验步骤 | 第58-60页 |
7 结果 | 第60-67页 |
·化疗后乳腺癌中医证候与化疗效果的关系 | 第60-61页 |
·化疗后乳腺癌中医证候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第61-62页 |
·化疗后乳腺癌中医证候与ER、PR表达的关系 | 第62-63页 |
·化疗后乳腺癌中医证候与Her-2表达的关系 | 第63-64页 |
·化疗后乳腺癌中医证候与p53表达的关系 | 第64页 |
·化疗后乳腺癌中医证候与VEGF表达的关系 | 第64页 |
·化疗后乳腺癌中医证候与bFGF表达的关系 | 第64-65页 |
·化疗后乳腺癌中医证候与P-gp耐药蛋白表达的关系 | 第65页 |
·化疗后乳腺癌中医证候与BRCP耐药蛋白表达的关系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问题和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乳腺癌TNM分期表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