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问题的提出第9页
   ·车辙问题的研究第9-10页
     ·国外车辙问题的研究第9-10页
     ·国内车辙问题的研究第10页
   ·车辙的分类及产生机理第10-12页
     ·车辙的分类第10-11页
     ·车辙的产生机理第11-12页
   ·车辙的影响因素第12-15页
     ·原材料性质、混合料类型及路面结构的影响第12-14页
     ·环境温度和交通条件的影响第14-15页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评价方法第15-16页
   ·沥青路面车辙预估第16-17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连徐高速公路车辙调查及试验分析第19-29页
   ·连徐高速公路车辙现状第19-20页
   ·连徐高速公路现场车辙调查和测量第20-21页
     ·车辙深度测量第20-21页
     ·行车道车辙的横向分布规律第21页
   ·连徐高速公路芯样试验第21-28页
     ·芯样厚度测量第22页
     ·沥青抽提试验第22-24页
     ·芯样毛体积密度及最大理论密度测试第24-26页
     ·芯件的孔隙率计算第26页
     ·集料筛分试验第26-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室内车辙试验评价指标的研究第29-38页
   ·我国的车辙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第29-30页
     ·我国的车辙试验方法第29页
     ·我国的车辙试验评价指标第29-30页
   ·现有车辙试验评价指标的定义及其优缺点分析第30-31页
   ·车辙试验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分析第31-33页
   ·辅助评价指标的引入第33页
   ·引入辅助评价指标b_0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第33-36页
     ·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第33-34页
     ·b_0与压实变形的关系第34-35页
     ·沥青用量对b_0的影响第35-36页
     ·辅助评价指标的使用第36页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影响因素研究第38-56页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第38-46页
     ·原材料的基本性质第38-40页
     ·AC-13 基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第40-41页
     ·SMA-13 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第41-45页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马歇尔试验结果汇总第45-46页
   ·软化点和温度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第46-49页
     ·试验温度的选择第46-47页
     ·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第47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47-49页
   ·压实度和荷载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第49-54页
     ·试验方法第50页
     ·试验结果第50-51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51-54页
   ·板厚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第54-55页
     ·车辙板厚度的确定第54页
     ·试验结果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复合板车辙试验方法及变形规律研究第56-69页
   ·温度场及应力场分析第56-61页
     ·实际沥青路面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第56-59页
     ·室内车辙试验车辙板内的温度场及应力场分析第59-61页
   ·复合板车辙试验方法的研究第61-63页
     ·复合板车辙试验温度的确定第61页
     ·复合板车辙试验保温时间的确定第61页
     ·复合车辙板压实工艺的确定第61-62页
     ·复合车辙板成型方法的确定第62-63页
   ·不同组合结构复合板车辙试验变形规律的研究第63-67页
     ·五河口大桥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复合板车辙试验第63-65页
     ·六种结构组合复合板车辙试验第65-66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66-67页
   ·对车辙试验的改进建议第67-68页
     ·试件成型和试验方法的改进建议第67页
     ·车辙仪的改进建议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69-71页
   ·论文结论第69页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69-71页
附录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的声明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路面管理系统框架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