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基本思路 | 第11页 |
·对象选择:无锡市锡山区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文章结构 | 第12-13页 |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农业\种植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 | 第13-14页 |
·农村\社区\农村社区 | 第14页 |
·自然村\行政村\中心村\小康村 | 第14-15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规律 | 第17-24页 |
·我国农业的发展及其转型 | 第17-18页 |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 第17页 |
·农业现代化的两个问题 | 第17-18页 |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发展 | 第18-20页 |
·小而分散的土地经营不利于农业的长期发展 | 第18-19页 |
·土地规模经营与农户分化 | 第19页 |
·无锡县土地适度规模的实践 | 第19-20页 |
·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20-22页 |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21页 |
·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21页 |
·典型案例:锡山区羊尖镇丽安村苗木产业化发展过程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农业现代化对农村社区的影响 | 第24-31页 |
·总体影响 | 第24-26页 |
·农业规模经营形式对农村社区人口分化的影响 | 第24-25页 |
·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社区的职能转型 | 第25-26页 |
·农业现代化促进村庄的集聚 | 第26页 |
·对空间组织模式的影响 | 第26-28页 |
·农业现代化对农村社区功能布局的影响 | 第26-27页 |
·农业规模经营对农村社区规模的影响 | 第27页 |
·现代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公建设施和住宅建设的影响 | 第27-28页 |
·农村社区发展与建设面临的问题 | 第28-30页 |
·农业、农村发展与现行土地制度的矛盾 | 第28-29页 |
·非农产业与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 第29-30页 |
·农村社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关系问题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农村改造更新的实践与启示 | 第31-40页 |
·国内村庄改造的两种模式 | 第31-32页 |
·整体改造型 | 第31页 |
·局部整治型 | 第31-32页 |
·实例分析:无锡市锡山区村庄改造实践 | 第32-34页 |
·村庄在政府主导下集聚 | 第32-33页 |
·安置区建设的成功因素 | 第33页 |
·建设中的问题 | 第33-34页 |
·国内村庄改造的反思 | 第34-35页 |
·规划目标定位不足 | 第34页 |
·建设方式问题 | 第34-35页 |
·台湾及国外农村更新实践与经验借鉴 | 第35-39页 |
·农业、农村相协调的目标定位 | 第35-36页 |
·循序渐进的建设方式 | 第36-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无锡锡山区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对策研究 | 第40-62页 |
·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 | 第40-42页 |
·发展现状 | 第40-41页 |
·发展趋势 | 第41-42页 |
·农村发展状况 | 第42-45页 |
·人口分化 | 第42-43页 |
·村庄分化 | 第43-44页 |
·村庄可能面临的整合 | 第44-45页 |
·非农农村规划对策思考——以东升村为例 | 第45-53页 |
·村庄的现状和特点 | 第45-47页 |
·规划建设对策思考 | 第47-49页 |
·空间布局对策思考 | 第49-53页 |
·兼业农村规划对策思考——以宛山村为例 | 第53-58页 |
·村庄的现状和特点 | 第53-54页 |
·规划建设对策思考 | 第54-55页 |
·空间布局对策思考 | 第55-58页 |
·规划实践 | 第58-61页 |
·建设目标与阶段 | 第58-59页 |
·功能布局 | 第59-60页 |
·住宅建筑 | 第60-61页 |
·道路交通 | 第61页 |
·分期建设 | 第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一:锡山区部分农业调查情况表 | 第64-67页 |
附录二:锡山区农村调查表 | 第67-71页 |
附录三:新型农村社区部分规划设计图 | 第71-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