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检察机关对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制度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导论第8-11页
 (一) 研究综述第8-9页
  1.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8页
  2.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8-9页
 (二)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9-10页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0-11页
  1. 文献研究的方法第10页
  2. 社会调查的方法第10页
  3. 理论分析的方法第10-11页
一、检察机关民事再审程序启动制度的概述第11-15页
 (一) 概念第11页
 (二) 特征第11-12页
 (三) 历史沿革第12-13页
 (四) 价值第13-15页
  1.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13页
  2. 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第13-14页
  3. 形成对审判权的监督,防止审判权的不当行使第14页
  4. 维护法律的正确和统一实施第14-15页
二、检察机关民事再审程序启动制度的存废争议第15-19页
 (一) 理论学说第15-17页
  1. 坚决废除说第15页
  2. 强化扩张说第15-16页
  3. 保留限制说第16-17页
 (二) 笔者观点第17-19页
  1. 坚决废除说的观点不妥第17页
  2. 强化扩张说的观点不妥第17-18页
  3. 保留限制说的观点可行第18-19页
三、现行检察机关民事再审程序启动制度的介绍第19-24页
 (一) 启动条件第19-20页
  1. 民事裁判已经生效第19页
  2. 具有法定事实和理由第19-20页
  3. 由享有民事再审程序启动权的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第20页
  4. 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抗诉书第20页
 (二) 启动程序第20-24页
  1. 受理第21页
  2. 立案第21页
  3. 审查第21-22页
  4. 提请抗诉第22页
  5. 抗诉第22-24页
四、现行检察机关民事再审程序启动制度存在问题分析第24-33页
 (一) 存在的问题第24-29页
  1. 审判权对启动权的非理性排斥,导致法检规定的不一致第24-25页
  2. 启动民事再审程序案件再审改判率不高第25页
  3. 无启动限制制度第25-26页
  4. 当事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向检察机关申诉的条件不明确第26页
  5. 启动制度缺少相应的权力保障第26-27页
  6. 对启动对象的范围认识不一致第27-28页
  7. 对当事人权利保障不足第28-29页
  8. 忽视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第29页
 (二) 问题成因分析第29-33页
  1. 制度设计上的原因第30页
  2. 制度运行中的原因第30-33页
五、对检察机关民事再审程序启动制度的完善建议第33-45页
 (一) 完善应当坚持的原则第33-35页
  1. 维护司法公正原则第33页
  2. 监督公正与监督效率并重原则第33-34页
  3. 有限干预原则第34页
  4. 有效监督原则第34-35页
  5. 依法纠错原则第35页
 (二) 完善建议第35-45页
  1. 正确认识审判权与启动权的关系,消除法检规定的不一致第35-36页
  2. 提高启动民事再审程序案件的再审改判率第36-37页
  3. 设立启动限制制度第37-38页
  4. 规范当事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向检察机关申诉的条件第38-39页
  5. 设立启动制度的保障性权力第39-40页
  6. 合理界定启动对象范围第40-41页
  7. 对当事人权利给予充分的保障第41-43页
  8. 区别对待不同性质案件的启动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东盟刑事司法协助研究--以云南为例
下一篇:审判实践中的民意考量与公正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