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行车组织论文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跨线列车运输组织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国内、外高速铁路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外高速铁路相关问题研究第12-13页
     ·国内高速铁路相关问题研究综述第13-14页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内容第14-16页
     ·论文研究的定位第14-15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跨线列车客流输送方式第16-21页
   ·铁路客流的分类第16页
   ·铁路客流的特征第16-18页
   ·跨线客流的基本输送方式分析第18-19页
     ·换乘方式第18页
     ·下高速线方式第18页
     ·上高速线方式第18-19页
   ·国外高速铁路跨线客流输送方式第19页
   ·我国高速铁路跨线客流输送方式选择第19-21页
第3章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跨线列车行车特性分析第21-28页
   ·高速铁路开行夕发朝至跨线列车的必要性第21页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跨线列车的可行性分析第21-23页
   ·夕发朝至跨线列车开行距离范围第23-26页
   ·夕发朝至跨线列车运行时间范围第26-27页
     ·高速铁路跨线列车运行时间的计算第26页
     ·夕发朝至跨线列车始发终到合理时间带第26-27页
     ·夕发朝至跨线列车在跨线点上下线合理时间带第27页
   ·小结第27-28页
第4章 夕发朝至跨线列车与综合维修天窗的协调第28-47页
   ·国外高速铁路设备维修天窗设置第28-29页
   ·我国高速铁路跨线列车与不同天窗方式的协调第29-34页
     ·综合维修天窗设置的时间及位置第29-30页
     ·不同天窗开设方式对跨线列车行车组织的影响分析第30-33页
     ·夕发朝至跨线列车天窗时间内的开行方式第33-34页
   ·我国高速铁路夕发朝至跨线列车与天窗通过能力的协调第34-45页
     ·天窗内不行车与"一线维修、一线行车"的比较分析第34-38页
     ·天窗内不行车时的天窗设置形式第38-45页
   ·小结第45-47页
第5章 夕发朝至跨线列车衔接站的选择模型第47-55页
   ·决定旅客列车跨线运行径路相关量的分析第47-48页
     ·铁路部门的收益第47页
     ·客流量及客流性质第47-48页
     ·区间通过能力第48页
     ·旅客的旅行时间消耗第48页
   ·夕发朝至跨线列车组织优化的数学模型第48-55页
     ·模型的抽象描述第48-49页
     ·决定夕发朝至跨线列车开行径路相关量的计算第49-50页
     ·建立夕发朝至跨线列车衔接站的选择模型第50-53页
     ·衔接点选择算例研究第53-55页
结论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车辆运动稳定性的研究
下一篇:铁路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