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记分卡分析框架的企业并购整合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导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6页 |
·并购浪潮回顾及其发展趋势 | 第10-14页 |
·国内外并购整合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9页 |
·研究意义和论文贡献 | 第19-21页 |
2 相关基础理论综述 | 第21-32页 |
·企业并购理论 | 第21-25页 |
·效率理论 | 第21页 |
·信息与信号理论 | 第21-22页 |
·市场势力理论 | 第22页 |
·代理问题和管理主义理论 | 第22-23页 |
·价值低估理论 | 第23-24页 |
·财富重新分配理论 | 第24页 |
·内部化理论 | 第24-25页 |
·战略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定位学派:产业选择与竞争对手的分析框架 | 第25页 |
·能力学派:行为与过程分析理论 | 第25-26页 |
·资源学派:综合理论分析框架 | 第26页 |
·绩效管理理论 | 第26-27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7-28页 |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第28页 |
·企业文化理论 | 第28-29页 |
·人力资源管理 | 第29页 |
·多目标决策理论和方法 | 第29-32页 |
3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并购整合模型 | 第32-42页 |
·并购整合关键成功因素 | 第32-34页 |
·整合战略 | 第32-33页 |
·整合速度 | 第33-34页 |
·衡量体系 | 第34页 |
·文化融合 | 第34页 |
·平衡记分卡模型 | 第34-36页 |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并购整合模型 | 第36-42页 |
·应用平衡记分卡的并购整合的实施流程 | 第37-38页 |
·并购整合战略的制定 | 第38-40页 |
·平衡记分卡在并购整合中的重构 | 第40-42页 |
4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并购整合战略内容 | 第42-59页 |
·财务层面 | 第43-45页 |
·运营能力 | 第44页 |
·盈利能力 | 第44页 |
·偿债能力 | 第44-45页 |
·增长能力 | 第45页 |
·利益相关者层面 | 第45-50页 |
·客户 | 第46-48页 |
·股东和投资商 | 第48-49页 |
·供应商和经销商 | 第49页 |
·政府 | 第49-50页 |
·内部业务流程层面 | 第50-54页 |
·创新流程 | 第52-53页 |
·运作流程 | 第53页 |
·客户服务流程 | 第53页 |
·法规和环境 | 第53-54页 |
·员工层面 | 第54-59页 |
·人力资源 | 第54-57页 |
·企业文化 | 第57-59页 |
5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并购整合战略分析 | 第59-72页 |
·定性分析 | 第59-65页 |
·价值树模型 | 第59-61页 |
·战略图 | 第61-65页 |
·定量分析 | 第65-72页 |
·数据类型及处理原则 | 第66页 |
·网络分析法理论及算法 | 第66-68页 |
·网络分析法的应用 | 第68-72页 |
6 总结及建议 | 第72-74页 |
·总结 | 第72页 |
·论文的结论 | 第72页 |
·论文的不足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72页 |
·我国企业进行并购整合的建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 | 第78-87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87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