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航道网规划方案的系统评价
第1章 绪论 | 第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4 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2页 |
1.7 主要结论 | 第12-18页 |
第2章 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8-22页 |
2.1 评价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 评价原则 | 第19-20页 |
2.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方案的技术评价 | 第22-31页 |
3.1 等级航道里程 | 第22页 |
3.2 航道网等级结构 | 第22-23页 |
3.3 等级航道网连通度 | 第23-24页 |
3.4 等级航道覆盖度 | 第24-25页 |
3.5 航道网整体适应性 | 第25-26页 |
3.6 航道负荷均匀性 | 第26-27页 |
3.7 航道网拥挤度 | 第27-3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方案的国民经济评价 | 第31-55页 |
4.1 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与意义 | 第31-32页 |
4.1.1 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 | 第31-32页 |
4.1.2 国民经济评价的意义 | 第32页 |
4.2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不足 | 第32-33页 |
4.2.1 指标构成 | 第32-33页 |
4.2.2 指标体系及不足 | 第33页 |
4.3 币值变动的分析 | 第33-45页 |
4.3.1 币值变动的理论基础 | 第35-43页 |
4.3.2 消除币值变动对方案评价影响的处理方法 | 第43-45页 |
4.4 规划方案投资估算 | 第45-52页 |
4.5 国民经济评价结果 | 第52-54页 |
4.5.1 经济内部收益率 | 第52页 |
4.5.2 经济净现值 | 第52-53页 |
4.5.3 效益费用比 | 第53页 |
4.5.4 投资回收期 | 第53-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方案的社会评价及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55-66页 |
5.1 社会评价的定义及发展 | 第55页 |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具体分析 | 第55-61页 |
5.2.1 内河航运系统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分析 | 第56-57页 |
5.2.2 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 | 第57-58页 |
5.2.3 城市发展现状与总体规划 | 第58-59页 |
5.2.4 苏州文化发展 | 第59-60页 |
5.2.5 苏州产业结构 | 第60页 |
5.2.6 水资源综合利用 | 第60-61页 |
5.2.7 国防、军事及安全 | 第61页 |
5.3 方案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61-65页 |
5.3.1 能耗 | 第62-63页 |
5.3.2 土地占用 | 第63页 |
5.3.3 环境污染 | 第63-64页 |
5.3.4 发展潜力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方案的综合评价 | 第66-74页 |
6.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66-67页 |
6.2 模糊评价方法在本次评价中的运用 | 第67-7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5页 |
7.1 结论 | 第74页 |
7.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