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田防护林研究进展 | 第1-27页 |
·农田防护林结构研究 | 第13-19页 |
·林带结构研究 | 第13-16页 |
·林带结构分类 | 第13-14页 |
·林带结构主要参数 | 第14-15页 |
·林带结构优化配置的研究 | 第15-16页 |
·林网结构研究 | 第16-18页 |
·农田防护林景观结构研究 | 第18-19页 |
·农田防护林生长规律研究及成熟研究 | 第19-22页 |
·杨树农田防护林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研究 | 第19页 |
·杨树农田防护林生长模型及经营研究 | 第19-20页 |
·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成熟研究 | 第20-22页 |
·防护成熟的相关概念研究 | 第20-21页 |
·影响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成熟因素及确定研究 | 第21-22页 |
·农田防护林防护及对作物的效应研究 | 第22-24页 |
·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益研究 | 第22-23页 |
·农田防护林对作物的效应 | 第23-24页 |
·GIS 在农田防护林中的应用研究 | 第24-25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7-3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7-31页 |
·自然条件基本特征 | 第27-29页 |
·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 | 第27-28页 |
·气候特点 | 第28页 |
·水资源 | 第28页 |
·土壤、植被特点 | 第28-29页 |
·自然灾害状况 | 第29页 |
·社会、经济条件基本概况 | 第29-30页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30页 |
·第一产业中所包括行业的总产出情况 | 第30-31页 |
·林业生产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页 |
·研究区基础数据的收集处理及研究方法 | 第31-36页 |
·图形数据的收集 | 第31-32页 |
·研究区地面样地调查 | 第32-34页 |
·林带样地常规因子调查 | 第32页 |
·农田防护林典型林带调查 | 第32-34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杨树农田防护林生长模型研究 | 第36-48页 |
·研究方法 | 第36页 |
·杨树生长模型的选择和拟合 | 第36-37页 |
·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 第37-39页 |
·导向曲线(guide curve)方程的选择 | 第38页 |
·基准年龄的确定及指数级距的确定 | 第38-39页 |
·成熟龄的确定 | 第39-45页 |
·防护成熟龄的确定 | 第39-42页 |
·防护成熟的内涵 | 第39-40页 |
·防护成熟龄的确定考虑的因素 | 第40页 |
·树高生长确定初始防护成熟龄 | 第40-41页 |
·树冠生长确定防护成熟龄 | 第41页 |
·胸径生长作为防护成熟龄确定的参考 | 第41-42页 |
·数量成熟龄的确定 | 第42-43页 |
·经济成熟龄的确定 | 第43-45页 |
·林带更新龄的确定 | 第45页 |
·林带全林生长模型的研究 | 第45-47页 |
·影响林分生长模型的主要因子 | 第45-46页 |
·样地整理及特征因子的统计 | 第46页 |
·地位指数的计算 | 第46页 |
·蓄积量的计算 | 第46页 |
·全林分蓄积生长模型拟合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基于GIS 的农田防护林空间优化配置方法研究 | 第48-68页 |
·优化结构配置的分析技术路线框架 | 第48页 |
·研究区农田防护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林带结构优化配置的理论研究 | 第49-54页 |
·林带结构的的类型 | 第49页 |
·林带结构优化的基本参数的理论分析 | 第49-51页 |
·疏透度 | 第49-50页 |
·透风系数 | 第50-51页 |
·风速削弱系数 | 第51页 |
·基于林带生长模型和优化结构的其它参数的理论分析 | 第51-54页 |
·林带、林网走向 | 第51-52页 |
·带间距的确定 | 第52页 |
·林带宽度确定 | 第52-53页 |
·造林密度确定 | 第53-54页 |
·占地比率的确定 | 第54页 |
·基于GIS 的建湖县农田防护空间配置研究 | 第54-67页 |
·研究区林带优化配置参数的确定 | 第54-56页 |
·林带生长基础数据的确定 | 第54页 |
·林带走向的确定 | 第54-55页 |
·林带宽度的确定 | 第55页 |
·带间距的确定 | 第55-56页 |
·株行距的确定 | 第56页 |
·以农田为基础的理论配置方案的选择 | 第56-61页 |
·配置指标确定的原则 | 第56页 |
·林网分级选择的考虑思想 | 第56-57页 |
·指标数据的确定 | 第57页 |
·基于GIS 的配置方案的实现 | 第57-59页 |
·三种配置方案的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道路、河流分级的林带设置 | 第61-63页 |
·配置指标的确定 | 第61-62页 |
·优化配置专题图的生成 | 第62页 |
·配置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道路河流不分级的林带设置 | 第63-66页 |
·道路、河流配置统计 | 第63-66页 |
·配置结果分析 | 第66页 |
·各配置方案结果与现状的对比分析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基于GIS 的农田防护林配置信息系统的研建 | 第68-80页 |
·农田防护林配置信息管理的应用 | 第68页 |
·系统所用软件介绍 | 第68-70页 |
·MapObject 简介 | 第68页 |
·VB 简介 | 第68-69页 |
·二次开发方法简介 | 第69页 |
·Visual Basic 与 MapObject 的结合 | 第69-70页 |
·系统设计的思想及技术路线 | 第70页 |
·系统设计与功能 | 第70-79页 |
·系统设计 | 第70-71页 |
·系统设计的功能与实现 | 第71-79页 |
·用户登录及主界面介绍 | 第71-72页 |
·数据查询功能 | 第72-74页 |
·格网生成功能的实现 | 第74-75页 |
·缓冲区生成功能的实现 | 第75-76页 |
·蓄积量预测模型功能 | 第76-77页 |
·数据库的调用 | 第77页 |
·三级林网配置专题图的生成 | 第77-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研究区农田防护林发展规模分析及效益评价 | 第80-89页 |
·农田防护林发展规模分析 | 第80-8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0页 |
·农田防护林面积及覆盖率分析 | 第80-81页 |
·森林覆盖率的概述 | 第80-81页 |
·农田防护林面积及覆盖率分析 | 第81页 |
·农田防护林蓄积量规模分析 | 第81-82页 |
·森林资源总量分析 | 第82-84页 |
·片林覆盖率及蓄积量分析 | 第82页 |
·零星四旁树覆盖率及蓄积量分析 | 第82-83页 |
·总的森林覆盖率及蓄积量分析 | 第83-84页 |
·研究区十一五林业发展目标分析 | 第84页 |
·森林覆盖率发展目标 | 第84页 |
·立木蓄积量目标 | 第84页 |
·农田防护林效益评价 | 第84-88页 |
·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益研究 | 第84-85页 |
·农田防护林的农业效益研究 | 第85-88页 |
·农田防护林农业效应的各区域分析 | 第85-87页 |
·研究区农业效应的量化评价 | 第87-88页 |
·农田防护林木材价值评价 | 第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农田防护林一些问题的探讨和建议 | 第89-102页 |
·农田防护林可持续经营问题的探讨 | 第89-93页 |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分类经营 | 第89-90页 |
·研究区农田防护林林种属性的探讨 | 第90-91页 |
·研究区农田防护林可持续经营探索 | 第91-93页 |
·合理的规划布局和经营措施 | 第91页 |
·适宜的树种选择 | 第91-92页 |
·适宜的更新模式选择 | 第92-93页 |
·农田防护林经营模式的探讨 | 第93-95页 |
·经营模式的概论和内涵 | 第93页 |
·经营模式的评定标准 | 第93页 |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概述 | 第93-94页 |
·研究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现状调查 | 第94-95页 |
·研究区林农复合经营概况 | 第94页 |
·研究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效益调查 | 第94-95页 |
·研究区复合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95页 |
·关于农田防护林经营体制的问题探讨 | 第95-100页 |
·林权改革概述 | 第95页 |
·盐城市关于林权改革的环境 | 第95-96页 |
·研究区林业产权体制的现状 | 第96-97页 |
·研究区林权改革情况介绍 | 第96页 |
·研究区现有的林权形式 | 第96-97页 |
·研究区现有林权改革对林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 第97-98页 |
·加速绿化步伐,提高了造林绿化率 | 第97页 |
·促进了林业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和投资结构的社会化 | 第97页 |
·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 第97页 |
·有利于林业资源的保护 | 第97-98页 |
·研究区林权改革中参与者关心的问题 | 第98-100页 |
·研究区林地、林木资产评估的理论依据 | 第98页 |
·研究区常用的资产评估方法 | 第98-100页 |
·研究区林权改革中的问题及建议 | 第100页 |
·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02-105页 |
·现有农田防护林生长模型的研究 | 第102页 |
·基于GIS 的农田防护林空间优化配置方法研究 | 第102页 |
·基于GIS 的农田防护林配置信息系统的研建 | 第102-103页 |
·研究区农田防护林发展规模及效益评价研究 | 第103页 |
·农田防护林一些问题的探讨和建议 | 第103页 |
·研究中的创新点 | 第103-104页 |
·研究中需深入的问题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