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以北京市石景山区麻峪小学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相关政策和措施 | 第9-11页 |
三、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概况 | 第13-28页 |
第一节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相关概念及特点 | 第13-15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特点 | 第14-15页 |
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流动特点 | 第15页 |
第二节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和成因 | 第15-22页 |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15-18页 |
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 第18-22页 |
第三节 国家相关规定和政策 | 第22-28页 |
第二章 国外流动儿童教育的相关举措 | 第28-38页 |
第一节 美国 | 第28-31页 |
一、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政策沿革 | 第28-29页 |
二、美国重要政策——流动学生教育计划 | 第29-31页 |
三、美国流动儿童教育的改进措施 | 第31页 |
第二节 英国伦敦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与措施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日本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与措施 | 第32-34页 |
第四节 国外流动儿童教育相关政策措施的启示 | 第34-38页 |
一、完善法律、法规及政策 | 第34页 |
二、加大财政支出,保证教育经费到位 | 第34-35页 |
三、建立、完善电子学籍管理,加强跟踪服务 | 第35-37页 |
四、补偿性的教育服务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麻峪小学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探索 | 第38-68页 |
第一节 北京地区的政策及规定 | 第38-40页 |
一、北京市的政策及规定 | 第38-39页 |
二、石景山区的政策及规定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麻峪小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现状 | 第40-49页 |
一、背景介绍 | 第40-42页 |
二、确定办学方向 | 第42页 |
三、建立首都第一家学校 | 第42-44页 |
四、促进学校发展、完善学校办学 | 第44-49页 |
第三节 麻峪小学一校两制新模式的探索 | 第49-57页 |
一、办学新问题 | 第49-50页 |
二、利用多种途经去探索,解决新问题 | 第50-57页 |
第四节 效果 | 第57-68页 |
一、学生效果 | 第57-60页 |
二、家长效果 | 第60-63页 |
三、教师取得成效 | 第63-65页 |
四、学校取得成绩 | 第65-68页 |
第四章 麻峪小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 第68-75页 |
第一节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68-70页 |
一、生源不同,面对统一标准艰难 | 第68页 |
二、流动性大,学籍管理困难 | 第68-69页 |
三、随时接收,全部包容,生存与质量矛盾剧烈 | 第69-70页 |
四、师资流动,学校质量难提高 | 第70页 |
第三节 对策建议 | 第70-75页 |
一、学校方面,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 第70-72页 |
二、家庭方面,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 第72页 |
三、社会方面,发挥社区教育的优势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 | 第78-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