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 第1-2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对研究对象的说明 | 第14-16页 |
·国内外上市公司监管的研究状况及特点 | 第16-21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21-23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3-25页 |
2 证券监管理论述评 | 第25-48页 |
·证券监管的起因分析 | 第25-28页 |
·证券监管的理论依据 | 第28-35页 |
·证券监管的主要理论述评 | 第35-48页 |
3 上市公司监管概述 | 第48-59页 |
·上市公司监管目标 | 第48-52页 |
·上市公司监管组织——监管主体 | 第52-54页 |
·上市公司监管范围及其边界 | 第54-58页 |
·上市公司监管的法规体系 | 第58-59页 |
4 上市公司的行为特征及其监管博弈模型分析 | 第59-76页 |
·上市公司的行为类型和特征 | 第59-62页 |
·上市公司监管博弈模型分析 | 第62-67页 |
·对一个典型案例的剖析 | 第67-72页 |
·对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72-74页 |
·分析结论 | 第74-76页 |
5 上市公司监管的制度供求分析 | 第76-96页 |
·制度供求及其均衡的一般含义 | 第76-78页 |
·上市公司监管的本质内涵及其特性分析 | 第78-80页 |
·证券市场的最优供给 | 第80-85页 |
·影响上市公司监管制度的供求因素分析 | 第85-88页 |
·上市公司监管的供求均衡模型 | 第88-91页 |
·对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现状的进一步分析 | 第91-95页 |
·分析结论 | 第95-96页 |
6 上市公司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96-112页 |
·上市公司监管的成本和收益的内涵 | 第96-103页 |
·上市公司监管成本收益分析模型 | 第103-105页 |
·对我国上市公司监管成本收益的实证分析——以浙江上市公司维持上市资格为例 | 第105-110页 |
·分析结论 | 第110-112页 |
7 对我国上市公司监管效率的总体评价 | 第112-133页 |
·上市公司监管效率的基本内涵 | 第112-113页 |
·影响上市公司监管效率的因素 | 第113-116页 |
·上市公司监管效率的分析模型 | 第116-117页 |
·对我国上市公司监管效率的总体评价 | 第117-121页 |
·对我国上市公司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121-133页 |
8 关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监管,提高监管效率的基本构想 | 第133-150页 |
·加快证券市场的转型步伐,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投资功能 | 第133-136页 |
·明确上市公司监管与上市公司自律的边界,突出上市公司监管的重点 | 第136-139页 |
·树立上市公司监管的效率理念,尝试对监管成本与收益进行对比分析 | 第139-140页 |
·完善上市公司监管体制,理顺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内部的关系 | 第140-142页 |
·加大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 第142-144页 |
·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 | 第144-150页 |
附录一: | 第150-155页 |
附录二: | 第155-159页 |
附录三: | 第159-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0页 |
后记: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