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

中文摘要第1-18页
英文摘要第18-21页
1 绪论第21-28页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第21-23页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第23-24页
     ·研究内容第23页
     ·研究意义第23-24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24-26页
   ·创新与不足第26-28页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26-27页
     ·不足之处第27-28页
2.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8-46页
   ·国外研究情况第28-38页
     ·国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分析的发展历程第28-35页
     ·国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分析的内容特点第35-38页
   ·国内研究情况第38-43页
     ·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过程第38页
     ·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第38-40页
     ·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探讨第40-41页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程第41-43页
   ·研究的空白点和难点分析第43-46页
     ·国外无可以借鉴的对应物、国内尚处探索研究的起步阶段第43-44页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研究的空白点和难点很多第44-46页
3.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源及其相关问题分析第46-61页
   ·土地的内涵、特性、功能与环境的关系第46-49页
     ·土地的内涵与环境第46-47页
     ·土地的特性与环境第47-49页
     ·土地的功能与环境第49页
   ·土地利用与环境的关系第49-51页
     ·土地利用蕴含着对土地生态环境功能的使用和影响第49-51页
     ·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决定环境的质量及其优劣演替第51页
   ·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影响第51-55页
     ·土地利用规划具有对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环境影响的调控功能第51-52页
     ·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决定其他规划环境影响的边界和幅度第52-55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影响源及其调控机制分析第55-61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控骨架第55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调控特性及其机制第55-57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源及其调控方式分析第57-61页
4.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效应及其影响机理分析第61-105页
   ·土地利用规划的土壤环境效应及其影响机理分析第61-69页
     ·建设用地及其规划调控的土壤环境效应第61-63页
     ·农用地及其规划调控的土壤环境效应第63-66页
     ·森林草地类型的土壤环境影响及其规划效应第66页
     ·几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环境效应对比与规划策略第66-68页
     ·土地利用结构规划安排的土壤环境效应第68-69页
   ·土地利用规划的水文环境效应及其影响机理分析第69-74页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与布局变化的水面水量增减效应与规划策略分析第69-70页
     ·土地利用规划变化的地表水文过程效应及其影响机理分析第70-72页
     ·土地利用规划变化的地表水污染效应及其环境影响机理分析第72页
     ·土地利用规划变化的地下水文效应及其影响机理分析第72-73页
     ·土地利用规划变化的地下水污染效应及其影响机理分析第73页
     ·土地利用规划变化的水文水质量效应及其影响机理分析第73-74页
   ·土地利用规划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效应及其机理分析第74-79页
     ·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的生态生产力效应对比第74-76页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的增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第76-77页
     ·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第77-79页
   ·土地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效应及其演替机理分析第79-83页
     ·土地利用类型与布局变化的景观生态效应及其演替机理第79-81页
     ·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景观格局演替效应及其机理分析第81-83页
   ·土地利用规划对气候与大气环境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分析第83-86页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热岛效应及其机理分析第83-84页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混浊岛与雨岛效应及其机理分析第84-85页
     ·城市绿地的气候大气环境效应及其规划策略分析第85-86页
   ·土地利用规划(较大尺度)的碳-氧平衡效应及其规划启示第86-90页
     ·土地利用类型与碳氧平衡的关系第86-87页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氧平衡的影响及其规划启示第87-89页
     ·城市不同绿化覆盖土地的碳氧平衡效应及其规划启示第89-90页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及其规划调控机制研究第90-105页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源及其影响重点第90页
     ·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及其影响机理分析第90-102页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及其规划调控机制分析第102-105页
5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经济学分析内容体系研究第105-128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经济分析的介入时机与组成体系第105-106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的内容和评价思路第106-110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的目的第106-107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第107-109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第109-110页
   ·规划区环境要素、功能、结构调查与影响因子识别分析第110-112页
     ·土地利用规划区的环境要素、功能、结构调查分析第110-111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回顾分析第111页
     ·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识别体系第111-11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第112-116页
     ·指标设置的原则第112页
     ·评价指标体系组成结构第112-116页
   ·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研究第116-118页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第116页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来源第116-117页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指标值选取应考虑的因素第117-118页
     ·标准的应用第118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及其评价体系第118-124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预测的难点第118-119页
     ·环境影响预测基本步骤第119页
     ·影响因素分析内容第119页
     ·影响对象分析内容第119-120页
     ·环境影响强度分析内容第120-1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第122-124页
   ·推荐环境可行规划方案与制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第124页
     ·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分析第124页
     ·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第124页
     ·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第124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的公众参与体系第124-128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的公众参与机制第124-126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解决的问题第126-127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27-128页
6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技术和经济学分析测度体系第128-183页
   ·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分析及规划方案制定的环境指向性测度体系第128-149页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敏感度第128-134页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适宜性分析第134-136页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环境适宜量分析方法第136-142页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环境适宜量余亏分析第142页
     ·适宜环境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分析测度第142-149页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决策的环境及经济学分析与测度体系第149-179页
     ·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目标的协调性分析测度第149-153页
     ·土地利用的生物持续生产能力保障程度分析测度第153-155页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环境相容性分析测度第155-156页
     ·具负面环境影响的土地类型区与环境敏感区的远离度分析第156-157页
     ·土地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合理性分析第157-16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测度第162-171页
     ·土地利用规划中制度、政策的环境影响分析第171-174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评估第174-176页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第176-179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监测与回顾分析测度体系第179-183页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监测第179-180页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测度第180-183页
7 案例研究之--武汉市基本情况及其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第183-194页
   ·武汉市土地资源与环境总体特点第183-187页
     ·武汉市概况第183-184页
     ·武汉市的土地利用现状第184-185页
     ·武汉市的环境功能、价值分析第185页
     ·武汉市的主要环境系统分类第185-187页
   ·武汉市的上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情况分析第187-194页
     ·武汉市上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分析第187-189页
     ·武汉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第189-194页
8.案例研究之--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现状研究第194-273页
   ·研究目的、内容与思路第194-196页
     ·土地利用环境现状评价的目的、内容和评价范围第194-195页
     ·评价的思路和技术路线第195-196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的风景名胜资源环境现状研究第196-203页
     ·武汉市风景名胜资源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第196-198页
     ·土地利用的风景名胜影响敏感度评价第198-203页
     ·土地利用的风景名胜资源环境影响适宜性分区第203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水环境系统现状及影响评价第203-213页
     ·武汉市水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第204-205页
     ·土地利用的水环境系统影响敏感性评价第205-208页
     ·土地利用的水环境系统敏感度结果及其分析第208-211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的水环境适宜性分区评价第211-213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系统影响现状及其影响评价第213-220页
     ·武汉市生态环境现状第213-215页
     ·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评价第215-219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系统适宜性分区评价第219-220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现状及其影响评价第220-228页
     ·武汉市地质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第220-221页
     ·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系统影响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第221-226页
     ·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系统影响敏感性分区第226-227页
     ·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影响适宜性分区评价第227-228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的土壤环境现状及其影响评价第228-236页
     ·武汉市土壤环境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第228-230页
     ·土地利用的土壤环境影响敏感性评价方法第230-234页
     ·土地利用的土壤环境影响敏感性评价结果及其分析第234-235页
     ·土地利用的土壤环境影响适宜性分区评价第235-236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现状综合敏感度评价第236-241页
     ·叠图法的原理和方法第236-238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的综合环境影响敏感度计算方法第238-241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现状综合敏感度评价第241-245页
     ·综合敏感度评价第241-243页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环境适宜性分析第243-245页
   ·武汉市环境的建设用地适宜量分析第245-256页
     ·武汉市环境的土地类型适宜量确定第245-252页
     ·武汉市建成区环境的建设用地现状适宜程度分析第252-253页
     ·武汉市环境的建设用地适宜量余亏分布分析第253-256页
   ·武汉市适宜环境的土地利用规划框架性建议第256-273页
     ·关于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建议第256-262页
     ·关于生态用地的规模和布局结构建议第262-272页
     ·关于农业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建议第272-273页
9 案例研究之--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经济学分析第273-323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概述与分析第273-286页
     ·规划的编制背景与规划制定过程第273-274页
     ·规划的主要内容第274-282页
     ·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内容与保障措施第282-286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质量影响预测评价第286-292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质量影响预测分析第286-287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协调性、相容性及有效性分析评价第287-292页
   ·武汉市规划方案的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析第292-321页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种类及其服务价值第292-293页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方法第293-294页
     ·武汉市2002年及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的基本参数第294-295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基年(2002年)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析计算第295-309页
     ·2020年武汉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估算第309-319页
     ·2002年至2020年武汉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分析第319-321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第321-323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第321页
     ·基于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建议第321-323页
10 研究的结论及存在的问题第323-338页
   ·结论第323-324页
   ·存在的问题第324-338页
参考文献第338-3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论著与学术交流情况第348-351页
致谢第351页

论文共3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建构--文学“大师”的排列与“经典”作品的选择
下一篇:上海QX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