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5页 |
论文的选题 | 第15-16页 |
研究综述 | 第16-25页 |
本文要回答的问题和提出的假设 | 第25-26页 |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第一章 憧憬:联合国的建立和英国 | 第29-57页 |
第一节 孕育在战火中的联合国 | 第29-33页 |
第二节 从理想到现实:联合国的成立和英国 | 第33-41页 |
第三节 法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上的英国因素 | 第41-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二章 幻灭:40年代晚期的联合国外交 | 第57-80页 |
第一节 伊朗事件期间的英国联合国外交 | 第57-67页 |
第二节 伊朗问题、希腊危机对英国的联合国政策的影响 | 第67-73页 |
第三节 巴勒斯坦问题:英国对联合国两手政策的极致 | 第73-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三章 迷茫:战争、动荡的50年代 | 第80-111页 |
第一节 半心半意的追随者:朝鲜战争时期的英国对联合国政策 | 第80-93页 |
第二节 两手政策的高潮和破产:苏伊士运河危机 | 第93-107页 |
第三节 痛苦而无奈的50年代 | 第107-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四章 失落:60年代英国“非殖民化”进程和联合国的反殖民行动 | 第111-130页 |
第一节 非殖民化浪潮的第一阶段和英帝国 | 第112-120页 |
第二节 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斗争的新高潮和英国殖民帝国的瓦解 | 第120-127页 |
第三节 津巴布韦独立 | 第127-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五章 探索:英国寻找角色定位的自我探索--7、80年代 | 第130-158页 |
第一节 英国对其中等国家地位的认识 | 第130-135页 |
第二节 70年代的“东西方桥梁”政策 | 第135-138页 |
第三节 80年代初联合国政策的调整和追随美国政策的开始 | 第138-141页 |
第四节 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期间的英国联合国外交 | 第141-156页 |
本章小结 | 第156-158页 |
第六章 功利主义影响下的英国联合国外交:一种政治哲学层面上的解释 | 第158-176页 |
第一节 功利主义哲学和英国的政治传统 | 第158-162页 |
第二节 功利主义影响下的英国对联合国政策 | 第162-166页 |
第三节 功利主义影响下的英国联合国政策走向 | 第166-176页 |
附录一、 参考文献 | 第176-190页 |
附录二、 英国外交大事年表(1945-2000) | 第190-195页 |
附录三、 英国联合国外交大事记 | 第195-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