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机制移动性管理设计与关键技术实现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IPSec通信安全解决方案 | 第15页 |
·冗余备份可靠性解决方案 | 第15-16页 |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 | 第16-17页 |
2 分离机制与移动性管理 | 第17-27页 |
·分离机制相关技术 | 第17-21页 |
·PMIPv6的身份与位置分离 | 第17-18页 |
·接入地址与核心地址分离 | 第18-19页 |
·数据转发与移动性管理分离 | 第19-21页 |
·PMIPv6移动性管理改进方案 | 第21-24页 |
·移动性管理的需求分析 | 第21-22页 |
·基于分离机制的PMIPv6改进方案 | 第22-23页 |
·基于LISP的PMIPv6改进方案 | 第23-24页 |
·方案选择 | 第24页 |
·分离机制移动性管理的体系结构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分离机制移动性管理设计方案 | 第27-38页 |
·总体架构及实现目标 | 第27-28页 |
·总体架构 | 第27-28页 |
·实现目标 | 第28页 |
·系统设计方案 | 第28-30页 |
·身份与位置分离子系统 | 第28-29页 |
·接入地址与核心地址分离子系统 | 第29-30页 |
·数据转发与移动性管理分离子系统 | 第30页 |
·分离机制移动性管理流程 | 第30-33页 |
·子系统通信接口设计 | 第33-37页 |
·进程间通信 | 第35页 |
·Socket套接字 | 第35-36页 |
·消息队列 | 第36页 |
·线程通信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分离机制移动性管理的关键技术实现 | 第38-56页 |
·身份与位置分离子系统设计 | 第38-42页 |
·子系统框架 | 第38-39页 |
·移动绑定注册模块 | 第39-40页 |
·移动报文模块 | 第40-41页 |
·MN事件监听进程 | 第41-42页 |
·接入地址与核心地址分离子系统设计 | 第42-51页 |
·子系统框架 | 第42-43页 |
·LMS用户层进程 | 第43-45页 |
·LMS内核层模块 | 第45-48页 |
·DGW动态映射关系管理模块 | 第48-50页 |
·GMS进程 | 第50-51页 |
·数据转发与移动性管理分离子系统设计 | 第51-55页 |
·子系统框架 | 第52-53页 |
·活跃状态管理模块 | 第53页 |
·隧道管理模块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功能与性能测试 | 第56-83页 |
·实验环境 | 第56-58页 |
·网络拓扑 | 第56-57页 |
·测试场景 | 第57-58页 |
·功能测试 | 第58-77页 |
·MN接入检测 | 第58-61页 |
·MN离开检测 | 第61-64页 |
·隧道添加 | 第64-66页 |
·隧道删除 | 第66-68页 |
·分离映射功能测试 | 第68-74页 |
·通信数据包追踪测试 | 第74-76页 |
·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性能测试 | 第77-82页 |
·网络连通性能测试 | 第77-79页 |
·HTTP协议测试 | 第79-80页 |
·FTP协议测试 | 第80-82页 |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 第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作者简历 | 第86-8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