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有机硅聚合物—聚丙烯酸酯梯度材料制备研究

第1章 引言第1-18页
   ·梯度材料简介第9-10页
   ·梯度功能高分子材料第10-14页
     ·梯度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第10-13页
     ·梯度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第13-14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本论文的研究体系与技术难点第15-16页
   ·本课题采用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第16-17页
   ·本课题的技术创新点第17-18页
第2章 梯度高分子膜成膜经典理论第18-26页
   ·成膜驱动力探讨第18页
   ·理论模型第18-26页
     ·UNIFAC模型第19-21页
     ·表面能理论第21-23页
     ·溶度参数理论第23页
     ·HSP理论第23-26页
第3章 有机硅单体的制备、测试与分析第26-33页
   ·有机硅单体的选择第26-27页
   ·有机硅单体(TRIS)的制备的制备第27页
     ·实验原料、仪器及设备第27页
     ·有机硅单体(TRIS)的制备方法第27页
   ·有机硅单体的测试第27-28页
     ·红外光谱测试第27页
     ·核磁共振测试第27-28页
     ·元素分析第28页
   ·结果讨论和分析第28-31页
     ·温度对有机硅单体(TRIS)产率的影响第28-29页
     ·加料方式对有机硅单体(TRIS)产率的影响第29页
     ·摩尔比对有机硅单体(TRIS)产率的影响第29页
     ·催化剂对有机硅单体(TRIS)产率的影响第29-30页
     ·有机硅单体(TRIS)的IR分析结果第30-31页
     ·TRIS的核磁共振分析第31页
     ·MTS的元素分析第31页
   ·小结第31-33页
第4章 有机硅均聚乳液、丙烯酸酯均聚乳液及共聚乳液的制备、测试与分析第33-44页
   ·有机硅乳液合成的现状及进展第33-34页
   ·有机硅均聚乳液、丙烯酸酯均聚乳液及共聚乳液的制备第34-36页
     ·实验原料、仪器及设备第34页
     ·丙烯酸酯均聚乳液的制备第34页
     ·有机硅均聚乳液的制备第34-35页
     ·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甲酯共聚乳液的制备第35-36页
     ·聚合物膜的制备第36页
   ·有机硅均聚乳液、丙烯酸酯均聚乳液及共聚乳液的测试第36-37页
     ·有机硅乳液聚合中乳化体系的选择性试验及浊点测试第36页
     ·聚合物结构表征第36页
     ·有机硅乳液稳定性测试第36页
     ·有机硅乳液的粒度测试第36-37页
     ·均聚物膜、共聚物膜的Tg测试第37页
     ·均聚物膜、共聚物膜的水滴接触角测试第37页
   ·结果讨论和分析第37-42页
     ·乳化体系的选择性原则及浊点测试结果第37-38页
     ·聚合物的IR测试结果第38页
     ·乳化剂用量对有机硅乳液稳定性及粒径影响第38-39页
     ·DMA测试分析第39-41页
     ·均聚物膜、共聚物膜的水滴接触角测试分析第41-42页
   ·小结第42-44页
第5章 有机硅聚合物-聚丙烯酸酯梯度复合膜的设计、制备与测试第44-56页
   ·有机硅聚合物-聚丙烯酸酯梯度膜的设计第44-45页
     ·梯度膜的设计要求第44页
     ·有机硅聚合物-聚丙烯酸酯梯度膜的结构设计第44-45页
   ·有机硅聚合物-聚丙烯酸酯复合膜的制备第45-46页
     ·原料、设备及测试仪器第45页
     ·有机硅聚合物-聚丙烯酸酯复合膜的制备第45-46页
   ·有机硅聚合物-聚丙烯酸酯复合膜的测试第46-47页
     ·水滴接触角测试第46-47页
     ·有机硅聚合物-聚丙烯酸酯复合膜动态粘弹测试第47页
     ·有机硅聚合物-聚丙烯酸酯复合膜IR测试第47页
     ·有机硅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梯度膜的热性能第47页
     ·有机硅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梯度膜的紫外吸收性能第47页
   ·结果讨论和分析第47-55页
     ·有机硅聚合物-聚丙烯酸酯复合膜分析第47-49页
     ·有机硅聚合物-聚丙烯酸酯复合膜动态粘弹测试分析第49-52页
     ·有机硅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梯度膜FTIR分析第52-54页
     ·有机硅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梯度膜的热性能第54-55页
     ·有机硅聚合物-聚丙烯酸酯梯度膜的紫外吸收性能第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6章 结 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录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频数字接收机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全日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数学学科德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