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痹胶囊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试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9-14页 |
1 研究对象 | 第9-11页 |
·病例来源 | 第9页 |
·诊断标准 | 第9页 |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 第9-10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0-11页 |
2 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随机分组及编盲 | 第11页 |
·药品名称、规格和用法用量 | 第11-12页 |
·疗程 | 第12页 |
3 观察指标 | 第12-13页 |
·一般项目 | 第12页 |
·安全性指标 | 第12页 |
·疗效性指标 | 第12-13页 |
·观察方法 | 第13页 |
4 统计学方法 | 第13-14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3页 |
·统计软件 | 第13-1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4-23页 |
1 治疗前两组病例均衡性比较与分析 | 第14-18页 |
·治疗前两组病例人口学特征的比较 | 第14页 |
·治疗前两组病例一般体检项目的比较 | 第14-15页 |
·治疗前两组病例既往用药史及合并疾病史比较 | 第15页 |
·治疗前两组病例主症、次症分级频数的比较 | 第15页 |
·治疗前两组病例舌象脉象分级频数的比较 | 第15-16页 |
·治疗前两组病例主症、次症计分值比较 | 第16页 |
·治疗前两组病例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比较 | 第16-17页 |
·治疗前两组病例病情严重程度的比较 | 第17-18页 |
2 治疗前后病状总积分及各病状计分比较与分析 | 第18-21页 |
·治疗前后病状总积分的比较 | 第18页 |
·治疗前后主症计分的比较 | 第18-19页 |
·治疗前后次症计分的比较 | 第19-20页 |
·治疗后病状总积分及各病状计分下降幅度的比较 | 第20-21页 |
3 临床疗效比较与分析 | 第21页 |
4 药物安全性与不良事件分析 | 第21-23页 |
讨论 | 第23-31页 |
1 现代医学对膝OA的病因病机研究 | 第23-25页 |
·骨内高压学说 | 第23页 |
·自由基学说 | 第23-24页 |
·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 | 第24页 |
·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 | 第24-25页 |
·自身免疫学说 | 第25页 |
2 膝OA的治疗进展 | 第25-27页 |
3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27-28页 |
4 痛痹胶囊的组方依据 | 第28-29页 |
5 痛痹胶囊治疗膝OA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附录A: 痛痹胶囊临床研究流程表 | 第36-37页 |
附录B: 痛痹胶囊治疗膝OA临床研究CRF表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