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濮卫洼陷古近系沙三中亚段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引言第1-11页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7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7-8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第8-9页
 第四节 完成的工作量第9-11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1-22页
 第一节 东濮凹陷大地构造特征第11-13页
 第二节 濮卫洼陷构造特征第13-17页
 第三节 地层系统第17-22页
第二章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第22-53页
 第一节 东濮凹陷沉积环境第22-24页
 第二节 濮卫洼陷沉积特征第24-35页
 第三节 沙三中亚段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第35-42页
 第四节 沙三中亚段砂层组沉积相带及砂体展布特征第42-53页
第三章 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第53-64页
 第一节 机械压实作用第53-54页
 第二节 胶结作用第54-57页
 第三节 交代作用第57-58页
 第四节 溶蚀作用第58-59页
 第五节 粘土矿物的成岩变化第59-60页
 第六节 成岩阶段划分第60-64页
第四章 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第64-81页
 第一节 孔隙类型及其特征第64-66页
 第二节 孔隙结构及其特征第66-71页
 第三节 储层物性分布特征第71-78页
 第四节 储层控制因素分析第78-79页
 第五节 次生孔隙成因探讨第79-81页
第五章 有利油气聚集区块预测第81-95页
 第一节 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及热演化史第81-84页
 第二节 盖层类型第84-86页
 第三节 圈闭(油气藏)、油气运移及保存条件第86-89页
 第四节 储层分类及砂层组分层评价第89-91页
 第五节 有利油气聚集区块预测第91-95页
结论与认识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2页
鸣谢第102-103页
图版第103-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骆驼β-防御素-1(caBD-1)的分子克隆和组织表达
下一篇:内隐态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