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立交桥节点景观设计
第1章 绪论 | 第1-18页 |
·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概念定义 | 第10-13页 |
·什么是景观 | 第10-11页 |
·节点 | 第11-12页 |
·城市立交桥 | 第12-13页 |
·城市立交桥节点景观 | 第13页 |
·主要理论背景 | 第13-16页 |
·景观设计理论 | 第13-14页 |
·城市意象与城市形态 | 第14-15页 |
·哲学--美学 | 第15页 |
·设计中的符号学 | 第15-16页 |
·所选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第2章 立交桥节点在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 第18-29页 |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系统 | 第18-21页 |
·现代城市的特点 | 第18-19页 |
·城市公共空间及其体系 | 第19-20页 |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 第20-21页 |
·道路节点空间在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的意义 | 第21-25页 |
·街道--纽带上的世情展示 | 第21-22页 |
·桥梁--道路的延伸 | 第22-23页 |
·桥节点空间的功能意义 | 第23-25页 |
·立交桥对于城市交通的重要意义 | 第25-27页 |
·城市立交桥在城市空间景观系统中的重要性 | 第27-29页 |
·节点之于城市景观的意义 | 第27页 |
·立交桥之于城市景观的意义 | 第27-29页 |
第3章 城市立交桥节点景观的景观特征 | 第29-41页 |
·城市立交桥的常见类型 | 第29-35页 |
·立交桥节点的桥梁美学景观特点 | 第35-37页 |
·立交桥节点景观的总体特征要求 | 第37-41页 |
·活力 | 第37-38页 |
·可感知性 | 第38页 |
·适宜性 | 第38-39页 |
·可及性 | 第39页 |
·控制 | 第39-40页 |
·效率及公平 | 第40-41页 |
第4章 城市立交桥节点景观设计理念及方法探析 | 第41-55页 |
·城市立交桥节点的景观设计理念 | 第41-44页 |
·场地特色及空间结构的强化 | 第41-42页 |
·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 第42页 |
·符号的易辨性 | 第42-43页 |
·设计中的弹性余地 | 第43-44页 |
·城市立交桥节点的景观设计手法 | 第44-53页 |
·立交桥的造型美原则 | 第44-46页 |
·城市立交桥节点的绿化设计 | 第46-49页 |
·立交桥节点的雕塑及小品处理 | 第49-51页 |
·光的运用 | 第51-53页 |
·视点处理和视觉空间序列 | 第53页 |
·立交桥节点景观的发展趋势 | 第53-55页 |
第5章 成都市立交桥节点景观实例分析 | 第55-68页 |
·成都市城市公共空间概况 | 第55-56页 |
·成都市立交桥节点景观实例分析 | 第56-66页 |
·三环路立交桥节点的人文之光 | 第59-62页 |
·三环路立交桥节点的光彩工程 | 第62-65页 |
·三环路立交桥节点的绿化工程 | 第65-66页 |
·成都市立交桥节点景观基本评价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1 图片来源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