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饮料冷食制造工业论文--茶论文

微波加热技术在闽南乌龙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前言第11-14页
1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14-17页
   ·试验材料第14页
     ·初制供试的茶叶品种第14页
     ·精制过程供试的茶叶品种花色第14页
   ·试验方法第14-17页
     ·试验制样方法第14-16页
     ·茶叶常规生化成分测定方法与仪器设备第16-17页
     ·茶叶香气测定方法第17页
   ·审评方法第17页
   ·数据处理第17页
2 微波加热技术在乌龙茶初制过程的应用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7-48页
   ·春毛蟹初制过程微波加热技术的应用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7-24页
     ·包揉、干燥工序的加热方式对春毛蟹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第19-20页
     ·包揉、干燥工序的加热方式对春毛蟹香气成分的影响第20-22页
     ·包揉、干燥工序的加热方式对春毛蟹品质的作用第22-24页
   ·微波加热技术在夏毛蟹加工过程的应用及对品质的影响第24-29页
     ·微波加热技术对夏毛蟹主要生化成分及茶叶滋味的作用第25-27页
     ·初制中加热技术对夏毛蟹香气组分的影响及香气的作用第27-29页
   ·不同微波处理方式对秋茶品质的影响第29-37页
     ·不同加热处理方式的秋茶样主要生化成分变化第29-32页
     ·秋茶初制加热方式对茶叶香气成分种类和组分含量的影响第32-36页
     ·包揉和干燥工序不同加热方式对秋茶品质的作用第36-37页
   ·包揉、干燥工序的不同加热方式对春、夏、秋毛蟹生化成分及品质的作用第37-44页
     ·茶叶初制中微波加热技术对毛蟹主要生化成分和相关品质的影响第37-38页
     ·茶叶初制过程中微波加热与烘炒加热方式处理的毛蟹香气组分变化第38-40页
     ·微波杀青效果及对茶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第40-41页
     ·微波干燥时不同排气方式和干燥次数的烘干效率及对品质的影响第41-44页
   ·讨论第44-48页
     ·包揉工序和干燥前期微波技术的适用性及对干茶色泽、形状的作用第44-45页
     ·乌龙茶包揉、干燥中微波加热和烘炒加热对不同季节毛蟹香气的影响第45-46页
     ·初制过程不同加热方式对毛蟹主要内含物及品质的作用第46-47页
     ·微波技术应用于乌龙茶杀青的可行性探讨第47-48页
3 乌龙茶不同微波功率处理的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8-65页
   ·不同微波功率处理茶样的温度变化和茶样失水量的关系第48-52页
     ·不同微波功率处理茶样的温度变化与失水速度之间的关系第48-51页
     ·不同品种间升温速度及失水速度的比较第51-52页
   ·不同微波处理对茶叶生化成分及品质的影响第52-62页
     ·不同微波火力级处理对茶样生化成分的作用第53-57页
     ·不同微波功率处理对茶叶复火品质的作用第57-62页
   ·讨论第62-65页
     ·关于微波加热均匀性的探讨第62页
     ·不同微波功率复火处理对茶叶品质的作用第62-63页
     ·茶样微波加热和热风加热的品质比较第63-65页
4 乌龙茶精制过程不同烘焙方式的应用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5-78页
   ·固定微波发射功率条件下的不同加热次数处理对茶样品质的作用第66-67页
   ·微波连续、微波间歇与远红外烘焙方式比较及对茶叶生化成分与品质比较第67-72页
     ·微波连续、微波间歇与远红外烘焙的春色种、春黄棪主要内含物变化第68-69页
     ·微波连续、微波间歇与远红外烘焙的春色种、春黄棪的品质比较第69-72页
   ·秋色种采用微波连续、微波间歇与微波连续+远红外烘焙处理的比较第72-74页
     ·不同烘焙处理的秋色种水分与内含物的变化关系第72-73页
     ·不同烘焙处理对秋色种品质的作用第73-74页
   ·微波间歇烘焙和微波间歇+远红外烘焙对夏、秋黄棪生化成分及品质的影响第74-77页
     ·不同烘焙方式的夏、秋黄棪生化成分及品质的变化第74-77页
   ·讨论第77-78页
     ·微波烘焙方式的特性探讨第77-78页
     ·不同烘焙方式在茶叶复火过程的适用性第78页
5 结论第78-84页
   ·毛蟹乌龙茶初制中微波加热技术的应用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第78-80页
   ·不同微波发射功率处理对茶样复火品质的作用比较第80-81页
   ·复火烘焙方式对乌龙茶品质的作用第81页
   ·微波加热技术在闽南乌龙茶初精制中的应用展望第81-84页
6 参考文献第84-86页
7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民军之研究
下一篇:基准地价更新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