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Web应用程序的并发控制以及在ERP中的应用

1 引言第1-12页
2 ERP演变及主要原理第12-19页
   ·ERP的演变第12-14页
     ·基本MRP第12页
     ·闭环MRP第12-13页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第13页
     ·企业资源计划(ERP)第13-14页
   ·ERP的基本原理和总体结构第14-15页
     ·ERP的基本原理第14-15页
     ·ERP系统的总体结构第15页
   ·Web上ERP中的财务系统第15-17页
     ·财务系统基本概念第15-17页
     ·ERP中基于Web平台上的三层结构财务系统的提出第17页
   ·国内外ERP产品现状第17-19页
3 COM+技术和COM+中分布式并发控制第19-34页
   ·COM+原理第19-22页
     ·COM概念第19页
     ·COM特性第19-20页
     ·DCOM概念第20页
     ·DCOM特性第20页
     ·COM+概念第20-21页
     ·COM+的基本结构第21页
     ·COM+特性第21-22页
   ·COM+中Object Pooling(对象池)第22页
     ·Object Pooling的概念第22页
     ·Object Pooling(对象池)的优点第22页
   ·并发控制基本概念第22-30页
     ·事务的概念和特性第23页
     ·几种数据不一致性第23-24页
     ·加锁第24页
     ·串行操作和并行操作第24-26页
     ·悲观与乐观的并发控制第26-27页
     ·两阶段交付(Two-Phase Commit)第27-28页
     ·SQLServer的事务隔离级别第28-30页
   ·MTS和COM+中分布式并发控制第30-34页
     ·MTS概念第30页
     ·MTS的特性第30-31页
     ·MTS的对象第31-34页
4 WEB上分布式应用的并发控制问题第34-38页
   ·HTTP协议的工作原理第34-35页
   ·Web平台上的分布式应用中的事务第35-38页
     ·HTTP协议是无记忆区的协议第35页
     ·Web上的事务由多个短事务组成第35页
     ·多个短事务造成的数据不一致第35-38页
5 WEB上分布式应用的并发控制解决方案第38-42页
   ·Web上的分布式应用的事务模型第38-39页
     ·父事务、子事务的概念第38-39页
     ·逻辑事务的ACID第39页
   ·按ERP语义加时印第39页
   ·基于时印的并发控制协议第39-40页
   ·应用实例第40-42页
6 XML概览第42-55页
   ·什么是XML第42-45页
     ·XML是元标记语言第42-43页
     ·XML描述的是结构和语义,而不是格式化第43-45页
   ·XML的优点第45-48页
     ·设计与特定领域有关的标记语言第45-46页
     ·自描述数据第46-47页
     ·应用间交换数据第47页
     ·结构化和集成的数据第47-48页
   ·XML文档的“生命”第48-50页
     ·编辑器第48-49页
     ·语法分析程序和处理程序第49页
     ·浏览器和其他工具第49页
     ·处理过程总结第49-50页
   ·相关技术第50-55页
     ·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第50-51页
     ·级联样式单(Cascading Style Sheets)第51页
     ·可扩展的样式语言(Extensible Style Language)第51-52页
     ·URL和URI第52页
     ·XLink和XPointer第52-53页
     ·Unicode字符集第53-54页
     ·如何将这些技术融合在一起第54-55页
7 XML绑定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第55-66页
   ·XML的客户端数据绑定第55-59页
     ·Microsoft的远程数据服务(RDS)第55-56页
     ·XML的数据源对象第56-58页
     ·用数据绑定显示XML第58-59页
   ·XML的数据绑定应用第59-64页
     ·动态创建XML数据岛第59-62页
     ·更新源数据第62-64页
   ·另一个数据绑定的应用举例第64-66页
8 总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69-70页
独创性声明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再审程序中第三人异议制度之构建
下一篇:士大夫·科学家——徐光启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