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一、 引言 | 第7-8页 |
二、 现代公司及其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趋势 | 第8-16页 |
(一) “股东主权”逻辑下的单边治理效率分析 | 第8-12页 |
1、 “资本雇佣劳动”的单边治理相关理论及其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 第8-11页 |
2、 美国公司“股东主权”型单边治理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11-12页 |
(二) “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共同治理模式的提出 | 第12-16页 |
1、 公司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所有权 | 第12-13页 |
2、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 | 第13-14页 |
3、 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 | 第14-16页 |
4、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实证研究 | 第16页 |
三、 外国模式的比较、发展趋势及其借鉴 | 第16-22页 |
(一) 各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比较 | 第17-20页 |
1、 英美模式的特点:传统的股东主权型 | 第17-18页 |
2、 德日模式的特点:共同治理型 | 第18-20页 |
3、 英美模式与德日模式的比较 | 第20页 |
(二) 各国公司治理趋势及其利益相关者因素 | 第20-21页 |
(三) 德日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 第21-22页 |
四、 中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创新 | 第22-31页 |
(一) 国有企业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运行低效的原因 | 第22-24页 |
1、 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2、 现有国企治理低效的根本原因分析 | 第23-24页 |
(二)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应用于国有企业的可行性和制度环境 | 第24-26页 |
1、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的原则 | 第24页 |
2、 共同治理模式应用于中国国企改革的可行性 | 第24-25页 |
3、 国企治理结构创新的必要制度环境 | 第25-26页 |
(三) 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设想方案——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新型治理模式 | 第26-31页 |
1、 相机抉择的外部治理结构 | 第26-27页 |
2、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建立 | 第27-31页 |
五、 结束语 | 第31-32页 |
注释 | 第32-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