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基础理论论文--油气层物理论文

碳酸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以长庆气田下古生界储界为例

中文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6页
目录第6-9页
第1章 绪言第9-15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第9-10页
  1.1.1 选题依据第9页
  1.1.2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思路第11-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页
  1.3.2 研究思路第11-13页
 1.4 主要认识及成果第13页
 1.5 实际工作量介绍第13-15页
第2章 长庆气田下古气藏储层特征描述第15-26页
 2.1 储层成岩作用概述第15-19页
  2.1.1 岩石学特征第15页
  2.1.2 成岩作用与孔隙形成第15-17页
  2.1.3 孔隙类型第17-18页
  2.1.4 储层物性特征第18-19页
 2.2 马五_1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第19-26页
  2.2.1 储集空间及孔隙类型小结第19-22页
  2.2.2 毛管压力曲线特征第22页
  2.2.3 有效渗流空间第22-24页
  2.2.4 孔隙结构分类评价第24-26页
第3章 实验流程介绍第26-28页
第4章 孔隙度应力敏感性研究第28-41页
 4.1 研究现状及意义第28-29页
 4.2 常规孔隙度研究第29-32页
  4.2.1 实验流程与计算方法介绍第29页
  4.2.2 实验结果第29-32页
 4.3 模拟地层条件孔隙度研究第32-36页
  4.3.1 理论介绍第32-34页
  4.3.2 模拟实验孔隙度测试结果第34-36页
 4.4 小结第36-41页
第5章 高温高压岩心渗透率研究第41-59页
 5.1 研究现状及意义第41-42页
 5.2 常规渗透率测试第42-45页
  5.2.1 实验流程与计算原理介绍第42-43页
  5.2.2 实验结果第43-45页
 5.3 储层渗透率的温度敏感第45-48页
 5.4 高温高压岩心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研究第48-59页
  5.4.1 实验结果第48-51页
  5.4.2 高温高压岩心渗透率剩余系数评价第51-56页
  5.4.3 高温高压岩心渗透率应力系数评价第56-59页
第6章 模拟地层条件增大压差生产实验研究第59-76页
 6.1 研究现状及意义第59页
 6.2 相似模拟实验基础第59-62页
  6.2.1 实验对象第60页
  6.2.2 模型与原型相似条件讨论及应用第60-61页
  6.2.3 实验步骤第61-62页
 6.3 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第62-69页
  6.3.1 实验结果第62-65页
  6.3.2 渗透率剩余系数应力敏感评价结果第65-66页
  6.3.3 评价结果分析第66-69页
 6.4 实验室模拟采气指示曲线研究第69-76页
  6.4.1 理论基础第69-70页
  6.4.2 模拟采气指示曲线实验结果第70页
  6.4.3 实验结果分析第70-72页
  6.4.4 确定气井合理生产压差第72-73页
  6.4.5 确定气井的合理产量第73-76页
第7章 碳酸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综合评价第76-79页
 7.1 碳酸盐岩储层应力敏感模型第76-78页
 7.2 碳酸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综合评价第78-79页
第8章 结论及建议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客户经理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改革的新路
下一篇:中国指数型基金单一指数模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