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基于速率优化的智能协调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第一章 绪论第1-17页
 1.1 协调控制系统的发展和应用第8-9页
 1.2 协调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及需解决的问题第9-10页
 1.3 协调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0-15页
  1.3.1 协调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11-12页
  1.3.2 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第12-15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5-17页
第二章 协调控制系统动态模型第17-32页
 2.1 协调控制系统动态模型分析及其意义第17-18页
 2.2 协调控制系统被控对象的原理模型第18-21页
 2.3 协调控制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第21-24页
  2.3.1 基于方框图的汽包锅炉仿真模型第21-23页
  2.3.2 基于方框图的汽轮机模型第23-24页
 2.4 动态模型仿真第24-27页
  2.4.1 模型参数第24页
  2.4.2 汽机调节阀开环阶跃响应特性仿真第24-26页
  2.4.3 燃料量开环阶跃响应特性仿真第26-27页
 2.5 负荷/压力的增量预测模型第27-28页
 2.6 负荷/压力增量预测模型分析第28-31页
 2.7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协调控制系统的解耦策略第32-48页
 3.1 多变量系统的解耦设计第32-33页
 3.2 直接能量平衡方式的解耦方法第33-36页
 3.3 基于负荷/压力增量预测模型的解耦策略第36-45页
  3.3.1 基于相对增益的解耦方法第36-38页
  3.3.2 基于内模控制原理的解耦策略第38-43页
  3.3.3 解耦方法的简化第43-45页
 3.4 协调控制系统解耦策略仿真验证第45-47页
 3.5 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协调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第48-70页
 4.1 协调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第48-49页
 4.2 基于速率优化的任务约束机制第49-51页
 4.3 具有适应性的内模控制器及在锅炉伺服子系统中的应用第51-58页
  4.3.1 概述第51-52页
  4.3.2 预估模型的适应性问题第52-54页
  4.3.3 趋势分析方法第54-57页
  4.3.4 内模控制器在协调控制系统的应用第57-58页
 4.4 基于规则的汽机阀门非线性逆补偿及在汽机伺服子系统的应用第58-69页
  4.4.1 系统描述第58-60页
  4.4.2 算法设计第60-63页
  4.4.3 补偿器参数的整定规则以及参数自调整第63-65页
  4.4.4 仿真研究第65-67页
  4.4.5 在汽机伺服子系统中的应用第67-69页
 4.5 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协调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机制第70-83页
 5.1 基于性能反馈的智能控制及在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第70-78页
  5.1.1 性能反馈模型第71-73页
  5.1.2 智能控制算法第73-76页
  5.1.3 模糊多变量协调控制系统第76-78页
 5.2 基于规则的参数自调整及在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第78-79页
 5.3 系统集成与系统优化第79-82页
  5.3.1 诊断系统与控制系统的集成第79-80页
  5.3.2 控制系统的集成和优化第80-82页
 5.4 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智能协调控制系统在电厂中的应用第83-90页
 6.1 MICROREC电调系统分析第83-85页
  6.1.1 MICROREC的闭环控制功能第84-85页
  6.1.2 增益校正回路第85页
 6.2 协调控制系统设计第85-87页
  6.2.1 协调控制系统运行方式设计第86页
  6.2.2 主控系统设计第86-87页
 6.3 智能化技术在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第87页
 6.4 投运结果第87-89页
  6.4.1 CCS负荷控制方式第87页
  6.4.2 ADS负荷控制方式第87-89页
 6.5 小结第89-90页
结束语第90-92页
致谢第92-9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要技术报告第93-9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或参与完成的相关科研项目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电网市场化改革方案研究
下一篇:自适应预估控制及其在火电厂DCS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