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7页 |
| 1 放线菌在植病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 第11-21页 |
|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土壤放线菌的生防活性 | 第12-18页 |
| ·杀菌活性 | 第12-16页 |
| ·除草活性 | 第16页 |
| ·杀虫、杀螨活性 | 第16-18页 |
| ·放线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拮抗机制 | 第18-19页 |
| ·抗生作用 | 第18页 |
| ·竞争作用 | 第18页 |
| ·重寄生作用 | 第18-19页 |
| ·促进植物生长 | 第19页 |
| ·放线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利用 | 第19-20页 |
| ·抗生菌的直接利用 | 第19页 |
| ·抗生素的利用 | 第19页 |
| ·酶及其代谢物的利用 | 第19-20页 |
| ·放线菌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20-21页 |
| ·放线菌的分离筛选 | 第20页 |
| ·放线菌活菌制剂 | 第20-21页 |
| ·放线菌的抗生素 | 第21页 |
| 2 放线菌分类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 ·放线菌分类的重要地位 | 第21页 |
| ·放线菌分类地位的演变 | 第21-23页 |
| ·放线菌的分类研究 | 第23-26页 |
| ·经典分类方法 | 第23-24页 |
| ·放线菌的数值分类 | 第24页 |
| ·放线菌的化学分类 | 第24-25页 |
| ·放线菌的分子分类 | 第25-26页 |
| ·放线菌多相分类系统 | 第26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放线菌株HND39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7-41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7-36页 |
| ·材料 | 第27-29页 |
| ·菌株来源 | 第27页 |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 第28-29页 |
| ·方法 | 第29-30页 |
| ·形态观察 | 第29页 |
| ·培养特征 | 第29页 |
| ·生理生化特征 | 第29-30页 |
| ·基因组提取、16S rRNA的PCR扩增、回收和序列测定 | 第30-36页 |
| ·基因DNA的提取 | 第31页 |
| ·16S rDNA的PCR扩增 | 第31-32页 |
|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与回收 | 第32-33页 |
| ·16S rDNA的克隆和测序 | 第33-36页 |
| ·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36页 |
| ·核苷酸序列登记号 | 第3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 ·形态特征 | 第36-37页 |
| ·培养特征 | 第37页 |
| ·生理生化特性 | 第37-38页 |
| ·16S rDNA序列分析 | 第38页 |
| ·16S rDNA测序序列 | 第38-39页 |
| ·16S rDNA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 | 第39-40页 |
| ·菌株HND39鉴定结果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放线菌株HND39发酵液理化性质及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 第41-4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 ·供试拮抗菌株 | 第41页 |
| ·培养基原料 | 第41页 |
| ·病原菌 | 第41页 |
| ·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41-43页 |
| ·生长动态变化的研究 | 第41-42页 |
| ·不同培养液对产生抗菌物质的影响 | 第42页 |
| ·发酵液的理化性质 | 第42-4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 ·HND39生长动态变化 | 第43页 |
| ·发酵培养液配方的选择 | 第43-44页 |
| ·发酵液的理化性质 | 第44-46页 |
| ·烯类抗生素的鉴别 | 第44页 |
| ·不同温度对产生抗菌物质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抑制菌效果稳定性测定 | 第45页 |
| ·pH值对产生抗菌物质的影响 | 第45-46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放线菌株HND39的抗植物病原真菌谱研究 | 第47-5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 ·材料 | 第47页 |
| ·放线菌株来源 | 第47页 |
| ·供试植物病原菌 | 第47页 |
| ·培养基 | 第47页 |
| ·初筛方法 | 第47-48页 |
| ·培养滤液抗菌活性测定 | 第4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 ·HND39菌株抗菌谱的初步测定 | 第48-49页 |
| ·HND39菌株培养滤液对病原真核菌的抑制作用 | 第49-51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放线菌株HND39的发酵产物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2-6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 ·材料 | 第52-53页 |
| ·供试菌株 | 第52页 |
| ·培养基 | 第52页 |
| ·供试种子 | 第52页 |
| ·供试种子 | 第52-53页 |
| ·方法 | 第53页 |
| ·链霉菌株HND39发酵液的制备 | 第53页 |
| ·链霉菌HND39发酵产物的粗提 | 第53页 |
| ·链霉菌HND39发酵产物对种子萌发影响的测定 | 第5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62页 |
| ·链霉菌HND39发酵液对不同品种辣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54-59页 |
| ·链霉菌HND39发酵液对萝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 ·链霉菌HND39发酵液对油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 ·链霉菌HND39发酵液对莴笋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作者简历 | 第72页 |